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由于天氣變化比較大,一些季節性流行病常會危及到寶寶的健康。當寶寶有不適時,媽媽要學會鑒別下列的季節多發病癥。
急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
又稱“感冒”,多由病毒引起,是小兒常見病,據統計低齡幼兒每年平均感冒次數可高達6~10次。主要表現為流鼻涕、打噴嚏、咽痛、眼紅等,過程一般需3~5天。
防治:
* 增強寶寶抵抗力,平時多食用增強免疫力、富含維生素A、鐵、鋅等的食物。
* 感冒時可服用板藍根、大青葉、雙黃連等中藥。維生素C能增強抗病能力,要多服用。
* 感冒時不要濫用抗生素。感冒多為病毒感染引起,使用抗生素效果不明顯。感冒時寶寶要多飲水、多休息,注意合理營養。
發熱
發熱是一種現象,不是病。寶寶如有發熱,媽媽要先找出感染的原因,不要盲目使用藥物,注意適當退熱即可。
防治:
* 熱度在38.5攝氏度以下,建議媽媽為寶寶物理降溫,以預防高熱驚厥。
* 熱度在38.5攝氏度以上時,可服用退熱劑如美林、百服寧、泰諾等。
* 寶寶發熱時可以洗溫水浴,不要保暖過度,注意散熱。
* 注意觀察寶寶的病情發展,多吃富含水分、清淡的食物。
* 寶寶高熱抽搐時,不要搖晃、叫喊,應立即用冷毛巾覆蓋寶寶額頭,指捏人中穴,隨即去就近的醫院就診。
咳嗽
咳嗽是身體的一種正當防御機制,很多疾病都與咳嗽有關。在呼吸道感染時,咳嗽是人體把病毒排出體外的正常反應。
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一般持續約1周。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肺炎等。致病菌大部分是病毒如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流行性病毒等。
寶寶肺炎有10~13%為細菌感染,表現為高熱、咳嗽、呼吸急促等。小嬰兒可表現為拒奶、煩躁不安。肺炎嚴重時可出現神情萎靡、口周有青紫、鼻翼煽動等癥狀。
防治:
* 提倡母乳喂養,按時添加輔食,以增強寶寶體質。
* 加強寶寶體格鍛煉,均衡營養。堅持戶外活動,曬太陽。
* 按時預防接種,增強抗病能力。
* 少去公共場所,減少病原菌的接觸機會。
* 病毒性感染以護理為主,注意休息,合理飲食。
專家提醒:呼吸道感染治療、護理要避免幾大誤區:咳嗽時間長就是肺炎;藥物越貴越有效;高熱就是患肺炎了;靜脈點滴病會好的快;多吃,病情恢復快;發燒要快打退熱針。寶寶高熱多打退熱針容易造成肌肉感染,形成腫塊、神經受損、過敏等不良反應。
春季傳染病
麻疹
麻疹多見于冬春季節,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剛開始似感冒癥狀,流淚、流鼻涕、咳嗽,3~4天后咳嗽癥狀加重,眼結膜充血,同時出現麻疹黏膜斑。出疹時全身和呼吸道癥狀會加重,體溫可高達40攝氏度。病程約10~14天。
防治:
保持空氣流通,注意保暖。與易感者要隔離。
多喝水,多休息。飲食應清淡、易消化,注意補充維生素A。
補充益生菌,增加自身抵抗力。
水痘及流行性腮腺炎
水痘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全身出現皰疹,寶寶可有發熱。從起病到發疹約1周時間。水皰發癢、易破,沒有特效藥物治療。
春季是腮腺炎的發病高峰,腮腺部腫痛,寶寶發病時不一定伴有發熱。如果患兒有高熱不退、嘔吐頻繁、頭痛、精神萎靡等需警惕并發腦膜炎,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防治:
保持皮膚清潔,多臥床休息,多飲水。
飲食以易消化、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為宜,避免酸性食物,忌辛辣、刺激、海味食物。
避免抓破水皰,會引起皮膚感染??稍诨继幫磕ò俣喟钕姿幐嗷蛴脿t甘石水局部清洗消毒。
腮腺腫脹部位可采取局部冷敷,減輕疼痛和腫脹。
用白醋煮沸后消毒房間空氣。
風疹和小兒急疹
風疹多因直接接觸傳染源所致,開始會有咳嗽、發熱等癥狀,體溫一般在38~39攝氏度之間,在發熱的當天或隔天會出現疹子,一天之間布滿全身,四肢較少,軀干較多。一次發病可終生免疫,風疹時無需特殊治療。
小兒急疹又稱嬰兒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小兒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突起發熱、
熱退出疹為特點。冬春季多發,多見于6~18個月的幼兒。幼兒急疹起病急,表現如感冒癥狀,發熱39~40攝氏度,持續3~5天后體溫驟退。特點是熱退即出現皮疹,為玫瑰色丘疹,24小時出齊,皮疹在1~2天即消退。
防治:
保持空氣流通,注意與易感人群隔離。
出疹時保持皮膚清潔干燥,不宜搔抓,避免引起感染。
合理營養,補充益生菌。飲食應清淡易消化。
寶寶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原因
* 自身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抵抗力低下(黏膜抗體IgA濃度低,呼吸道的抵抗力低,病菌容易入侵)
* 季節氣候多變,冷熱不均勻
* 人群密集的地方容易發生接觸交叉感染
下一篇:聰明媽媽幫寶寶順度口吃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夏日腹瀉不能太大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