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1986年美國《讀者》雜志曾報道了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喬治·威倫特(George E. Vaillant)花費40年時間對456名波士頓少年進行長期跟蹤調研,并撰寫了報告。
報告內容令人深思——從小愛勞動、打過零工、積極參加社區和集體活動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感到幸福、人際關系更加和諧。比起他們,那些不怎么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后失業率會高16倍,獲得高薪的幾率低5倍,犯罪率和罹患精神疾病的幾率則高10倍。
威倫特教授認為,這樣的結果并不難解釋,因為從勞動中孩子們可以感受到“我是被需要的”,這種被認同的感覺,對于孩子自信面對社會非常有幫助。兩名受訪少年坦言,雖然兒時經常被同齡孩子嘲笑不是在修剪草坪就是在倒垃圾。甚至有鄰居懷疑,經常為家務所累,是否會讓他們失去快樂。但是,成年以后的他們卻覺得,自己更容易從工作中得到滿足感,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
下一篇: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教育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教育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