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聞名全國的“壞孩子媽媽聯盟”說過一句話:“以前孩子是斷線的風箏,現在,我抓到線了。”這根“線”是什么?就是尊重、理解孩子的天性,善待他們、關愛他們、信任他們的情感!而由本報和民辦非企業分會推出的潛能開發班,同樣想握住的就是這根線,以此挖掘出“小尾巴”們身上的潛力,幫助他們插上飛翔的翅膀。
潛能開發班第一期已于日前結束。昨天,“教育聊吧”邀請了培訓班的參與者——學生、家長和老師,一起來聊聊其中的切身體會和教育心得。孩子的學習興趣怎么樣?活潑好動的他們學會靜下心來了嗎?從他們的回答中,我們聽到的不僅是肯定,更有建議。無論是對今后潛能開發班的活動,還是對更多的“小尾巴”孩子,這些才是最具“潛力”的信息。
課堂現場——
課堂上最好玩的事情還記得嗎?五位學生歪著頭思索了一下,幾秒鐘后,一個個舉起了手。從“點擊率”看,這幾個場景被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足見受歡迎的程度。
對聯里的“玄機”
讀三年級的鵬鵬第一個站起來,一開口就先“將”了大人們一軍:“上聯‘古稀雙慶更添一度春秋’,你們能猜出說的是幾歲?是141歲啦。花甲是60歲,重逢就要乘以2,三七就是21,加起來就是141歲;下聯……”看他說得起勁,旁邊的幾個小朋友忙著補充,“這是乾隆和紀曉嵐對的對聯”“是在千叟宴上對的”……
開這堂課的是洪光宇老師,從教已經幾十年。他也在聊吧現場,聽學生說起自己課堂上的場景,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說實話一開始接到給這批孩子上課的任務,我也有點犯愁,怎么樣才能上好?想去想去,原則只有一條,就是和他們之間不僅是師生關系,更是朋友關系。每節課要突破固定專題的舊有模式,而是學生喜歡聽什么,我就來講什么。比如上面這個故事,就是第一節課上的情景,這批孩子都很活躍,當時我一走進教室,他們一看我頭發都有點白了,就吵著問我有幾歲了,于是我就讓他們來猜,看他們猜上勁了,我索性就說說這方面的故事,引經據典,他們聽得津津有味。”
“一旦孩子喜歡上了課堂,學習就不存在任何問題。孩子是有個性的,作為老師,我們也盡量烹飪出一道道適合不同學生口味的‘菜肴’。比如勞技課上,請每位學生動手做一輛小風車,老師可能會事先演示一遍,然后請學生自己動手。有些老師會要求學生照他的樣子去做,這樣全班40個人只會出現同樣一輛小風車。而明智的老師,只是教給學生制作的方法,至于做成什么樣子,讓學生自己去決定,這樣全班就會出現40輛各具特色的風車,而每一位學生的作品都應該得到鼓勵,因為他們開動了腦筋。”
獎品成了“秘密武器”
英語課也讓幾個孩子印象深刻。讀四年級的男孩小鴻聲音說得很響:“Uncle潘上的課游戲特別多,用不著老是端端正正坐在位置上,可以踢毽子、拍球,全班同學一起玩,他也跟我們一起做游戲,特別有意思。”“不光是這樣,每次做完一個游戲,Uncle潘還會給我們發禮物,他的桌子上放著一個很大的包,里面有很多小禮品,粘紙啊彩色圖片啊。”讀二年級的小凡說,這樣的獎品,他就收到了四五個。
孩子口中的Uncle潘,就是來自浙江理工大學的潘月明博士。對娃娃的英語教學,他有自己的一套獨特思路。他笑著說,“游戲只是一個形式,關鍵是要在游戲中學習。比如說踢毽子,邊踢邊用英語數,一下子就把數字學會了。而發小禮品,就是為了給孩子鼓勁,更加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興趣。”
“孩子的喜好是很明顯的,第一要讓他們喜歡你,和他們能玩得起來,這樣他們對你教的內容才有興趣,一旦孩子有了興趣,他就能集中精神來學習,不好的習慣就會慢慢克服了。而且學習是有‘遷移性’的,從一門課中得到的信心,可以延伸到其他幾門課程中,這樣孩子們的收獲就不僅僅是一門英語了。”潘月明說,從孩子們的笑臉中他對這一點很有信心。
課后收獲——
做作業不用家長操心
做作業一直是不少小學生的老大難問題。但昨天,幾位到場的家長都不約而同地反映,現在孩子在做作業方面不用自己操太多心了。
大關苑二小學生佳佳的媽媽劉女士說,以前經常要在家催促兒子快做作業,一邊哄著一邊還要正言厲色,但孩子就是不聽話。“參加了培訓班學下象棋后,孩子做作業勤快多了。”劉女士跟兒子仔細交流了一下發現,以前佳佳寫作文總是找不到題材,沒東西可寫,但現在培訓班里有好多事情可以寫。“有話可說,自然就對作文不再恐懼了。”
培訓班里給孩子上課的老教師吳建時告訴記者,培訓班結束后,有個小女孩寫來感謝信。感謝信里她說,學校放假前布置了五篇作文,本來她平時一遇到作文就頭痛。但五篇作文在短短七八天時間里都寫完了。女生告訴老師,培訓班里可以寫的東西很多,就像日記一樣記下來就能寫滿一張紙。吳老師也總結出一點,千萬別逼著孩子去寫作文,作文難不是難在寫,而是難在沒有東西可寫,一旦素材有了,作文就是小菜一碟。
拱宸橋實驗小學的鵬鵬參加了圍棋班。每次下棋終盤前要數目,以計算誰勝了多少。所以鵬鵬養成了習慣,一到終盤就忙著算數。隨之而來,他對計算更有興趣了,做起數學題來也不像從前那么枯燥無味,學習的自信心也增強了。
多動的男生安靜下來
昨天參與“教育聊吧”的幾個學生都是男孩子,不過兩個小時坐下來都挺安靜的。而他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說,其實,以前他們都是淘氣包,都在板凳上坐不住。這讓記者產生了疑惑。是什么魔力讓這些調皮鬼也能安靜下來?
小營小學一年級的凡凡以前是個多動的男孩。平時在家做作業都要媽媽看著,坐上一會就要起來走動幾下。但現在,他能一直安安靜靜地聽別人講。凡凡參加了潛能開發班的中國象棋班。一說起培訓班,他滔滔不絕:“下象棋要走一步想一步,想得要全一點。”他的媽媽董女士感觸更深:“兒子好動的性格多少有了一點改變,以前讓他坐在椅子上乖乖地寫作業要費很大功夫。現在,我感覺兒子比以前更有耐性了,因為下象棋容易讓孩子投入,一投入自然就安靜了很多。”
孩子學會了關心人
崇文實驗學校二年級學生正毅的媽媽李女士對記者有很多話要說。她講述了兒子讓自己感動的一個細節。寒假參加培訓班那段時間,有一天,正毅回到家非常乖巧,一邊幫爸爸媽媽干家務活,一邊還知道問問爸媽累不累。晚上吃過飯,小正毅端來一盆熱水到媽媽面前。李女士驚訝地問兒子做什么。正毅說:“我要給媽媽洗腳。”這短短的一句話讓李女士心里一下子熱乎乎的。
后來,李女士才知道,是“小尾巴”培訓班開班前,上了一堂感恩課。老師告訴同學們,要學會感謝自己的父母,感謝自己身邊的人。正毅也是在這堂課上第一次弄明白了什么是感恩。在老師的號召和鼓勵下,正毅回家后做出了讓媽媽驚喜的這一舉。
這一點,給學生們上課的老師洪光宇體會更深。他說,培訓班不僅要教給孩子技能,還要讓學生的品德有所提高,綜合素養的關鍵不在技藝,而在品質。帶著這樣的理念,他在上這門原本枯燥的思想品德課時,把課堂完全搞活了。第一節課,洪老師讓學生們猜,講課的第一句話是什么。學生們說了很多答案,其中一個說,馬上新年了,你想告訴我們自己有多少歲吧。洪老師笑笑說,對,我的第一句話就是“新年好”!
“學生們有興趣了,把老師當朋友了,老師教什么,他們才能‘言聽計從’。”洪老師在昨天的“教育聊吧”現場做了個隨機調查——你們中有誰聽了我的話,把“感恩”化作了行動?結果,現場幾個孩子同時舉起了小手。而他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在一邊欣慰地笑了。
培訓班里,不論是圍棋班、象棋班還是書法班、繪畫班,素不相識的學生們在一起學習,交流,不僅學會了感激自己的父母長輩,還學會了與人相處,照顧自己身邊的同學,這些進步很難得,也不是課堂上能夠得到的。
延伸話題——
對老師、家長和學生來說,“潛能開發班”畢竟是一種嘗試。這段時間下來,大家在實踐中積累了不少心得,也看到了一些更需完善的地方,學生老師家長都提出了不少的建議。
組建一個教師義工聯盟
“潛能開發班”里的老師都是義務在給孩子們輔導,盡管目前能開出的特長輔導班數量不多,但師資還明顯不足。洪光宇老師由此產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組建一個聯盟,把社會上更多專業教師人才匯集起來,也讓孩子們享受到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目前我們在開班的時候明顯感覺人手缺乏,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來看,都需要更多有愛心的人士加盟。”
洪老師覺得,盡管沒有收入回報,但社會上很多人還是有一腔熱血的,可能很多人有這個想法,但苦于沒有實現和施展的平臺。“就像做一個教師資源儲備庫,讓各個領域里有所長的老師都能參與進來,讓教師隊伍固定化,擴大化,這樣才能在社會上引起更大的反響,也引導一種風氣。”
選培訓班家長應慎重把關
潛能開發班負責人孫逢南老師說,他去過不少朋友家,經常看到這樣一幕,鋼琴上或小提琴上蒙上了厚厚一層灰,當家長的也很無奈,因為孩子一開始說想學,結果幾次下來就沒興趣了,花了大價錢買來的樂器只好束之高閣。“看到這樣的浪費,我就都為他們感到肉痛。”
到底孩子該上什么樣的培訓班?該選多少才藝來學?如何發揮最大的效益?孩子的興趣當然重要,但家長還應該是把關的,不能光憑孩子盲目喜歡。我的建議是選兩門就足夠了,而且這兩門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強弱,最好能互相補充。比如有的孩子數學不錯,但作文寫不好,想像能力弱,那就引導他們學學畫畫,畫畫能發揮孩子的聯想能力。而有的孩子數學比較弱,那就學學圍棋象棋,通過這些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這和數學是一脈相通的。如果學的多,孩子精力對付不過來,只會造成厭煩情緒。
“開一個這樣的公益培訓班收獲很多,今年暑假我們會繼續開下去。”
下一篇:幼兒三圍的參考指標(圖)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育兒別走進“男子漢”誤區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