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很容易上火,加上秋冬季干燥,更是“火上澆油”。有的寶寶變得愛發脾氣,有的夜里睡不踏實,有的大便干燥……其實上火后,人體的一些部位或器官會發生變化,家長可通過仔細觀察進行分辨,對癥調理。
肛門變色
中醫望診中的“審苗竅”(注:苗竅,即表露跡象的孔竅。鼻為肺竅,目為肝竅,口唇為脾竅,舌為心竅,耳為腎竅)就包括了肛門望診。肛門顏色、形態的變化,一定程度上會反映出機體疾病。肛門本身的顏色為粉紅色,如果孩子受溫熱邪毒侵襲,肛門顏色會變為紅色,甚至深紅色,顏色越深,代表孩子上火越厲害。
祛火法寶:中醫祛火,無外乎藥療與食療。藥療方面,可以選用抗病毒口服液、銀翹清熱顆粒、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等清熱解毒的中成藥。食療方面,水果可以選梨、荸薺、菱角、黃瓜、番茄等,也可在醫生指導下選天冬、麥冬、玄參、銀翹、菊花、板藍根等中藥泡水喝。
眼屎現身
目在中醫屬肝,正所謂“肝開竅于目”。所以,眼屎出現一般與肝火上亢、肝陰虛等有關,可能寶寶還會伴有愛發脾氣、喜生悶氣、打嗝、腹脹等肝氣郁結的表現。這時我們應選用一些具有清肝明目、疏肝理氣之品。
祛火法寶:食療方面,可以適當食用鴨肉、鴨蛋、綠豆、藕、荸薺、冬瓜、苦瓜、茭白等。水果方面,多吃香蕉、梨、柿子、柑、桑椹等。藥療方面,可以用竹葉等泡水喝。
舌頭發紅
中醫講“五部配五臟”,而舌對應心,所以心火上炎或心經積熱都會出現舌尖發紅甚至潰瘍、生瘡。如果寶寶有心火,一般還會伴有喜流口水、睡眠不安、口渴喜飲水、大便干、小便短黃、苔黃等。
祛火法寶:中草藥方面,瀉心導赤散加減,熬水50~100毫升,少量多次喂服;蓮子心泡水當茶飲;可以取甘草、銀花、連翹、薄荷、荊芥,煎水漱口。家庭護理方面,保持口腔清潔,注意飲食衛生,餐具應經常消毒;食物宜新鮮、清潔,不宜過食辛辣及肥甘厚膩之品。
嘴角“白茬”
我們有時會發現寶寶嘴角出現一些“白茬”,這也是上火的表現。中醫把人的口頰、上腭、齒齦、口角等部位都歸結于脾。脾火旺盛,一般會在口頰、上腭、齒齦、口角處出現皰疹,甚則滿口糜爛,或為皰疹轉為潰瘍,周圍鮮紅疼痛,孩子出現拒食、煩躁不安等一系列表現。如果是外感風熱引起的脾熱,一般還兼有發熱、咽紅、舌紅、苔薄黃、脈浮數,如果是飲食積滯導致的脾熱,一般會兼有口臭、流口水、小便短黃、大便秘結等。
祛火法寶:中草藥方面,可以用大青葉、鮮生地、生石膏(先煎)、蘆根各30克,玄參、赤芍藥、丹皮各l0克,生甘草3克,每日1劑,水煎,分3~4次服;也可以常喝石膏粥:取生石膏、粳米適量,用水煮至米爛,濾出湯水,每日2次,每次30~60毫升口服;竹葉地黃粥:淡竹葉、生地黃,中火熬30分鐘后去渣,再放入粳米煮至湯稠,每日1~2次口服。
大便干硬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出生后3~4天,大便呈黏稠糊狀,墨綠色,無臭。母乳喂養兒大便呈卵黃色,偶帶綠色,稍有酸臭氣,稠度均勻;牛乳、羊乳喂養為主者,大便色淡黃,質較干硬,有臭氣,日行1~2次。如果大便比較硬、排出困難,甚至排時哭吵,或幾天一次,說明寶寶便秘了。盡管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上火卻是最常見的。胃腸結熱是最常見的證型,該證型除了大便干外,一般還伴隨有小便黃、口干舌燥、腹脹、口臭、舌紅、苔黃等表現。
祛火法寶:可以試著用小兒推拿和食療的方法。小兒推拿方法包括清大腸、退六腑、摩腹等。食療用得比較多的應屬香蕉和蜂蜜,香蕉要選擇熟透了的。香蕉粥:香蕉2個,大米50克,白糖適量;將香蕉去皮,搗泥備用;大米淘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香蕉、白糖,再煮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3~5天。酥蜜粥:酥油、蜂蜜各30克,大米100克;將大米淘凈,煮粥,熟后調入蜂蜜、酥油,再煮沸即可。每日1劑,連續3~5天。
手心干熱出汗
寶寶手心正常應是涼涼的、潮潮的,如果總是干熱出汗,多由于陰虛內熱所致,常表現為手足心發熱、形體消瘦、精神萎靡、口干舌燥、舌紅少津、午后潮熱、顴紅盜汗、小便頻數、大便秘結等。這樣的寶寶體質較弱,不能吃寒性大的食物。
滅火法寶:藥物可選用生地、麥冬、玉竹、銀耳等泡水喝,也可與粳米煮粥食用,一日2次,連服3~5日。食物方面,可選百合、鴨肉、藕、金針菇、荸薺、梨等。多飲水,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及粗糧,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供給。
湖南省兒童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治醫師 羅 偉
下一篇:寶寶晚上睡不踏實愛哭什么原因?問答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選鞋注意哪幾點?問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