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最近我的母親從成都打來電話,聽說我們現在給孩子做菜“當然放鹽了”,覺得很是欣慰。
長期以來,雖然我一再跟母親解釋油鹽與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關系,以及英國政府的“1歲以內孩子飲食中不放鹽,1~3歲孩子每天進食不要超過兩克鹽,4~6歲孩子每天進食最多三克鹽”的建議,但母親還是對我們給孩子吃“白味”食物耿耿于懷。她認為,一方面沒有“鹽味”的菜不好吃,另一方面不吃鹽就會沒有力氣,比如“白毛女”就是因為沒有鹽吃,頭發都白了!
但事實上,現代生活中我們的飲食不是缺鹽和油,而是有太多的鹽和油。孩子吃的奶酪、餅干、汽水、果干兒、花生醬里,都放有鹽或油,不管你的味蕾是否能夠品嘗到。而且鹽并不是唯一的味。辣、酸、甜、冷、熱,哪怕一點燒焦的糊味,都是味。只是習慣了鹽的味的舌頭,會盼望更多的鹽!
北辰和天澤的飲食習慣,證實了口味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出來的。北辰作為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受到了誠惶誠恐的對待,我們捧著書本一點都不敢輕舉妄動。書上說香料可能引起孩子過敏,我們就一點香料都不給他放,結果北辰到現在都不能吃一點辣的東西,偶然吃到一顆薄荷糖,也會大叫:快給我水喝,好辣好辣!
天澤出生后,在大人的忙碌之中(照料兩個孩子的工作量不是增加一倍而是兩三倍),缺乏嚴格監管的他什么都品嘗過。保姆有一次發現,給他舔舔我的四川泡姜可以讓他吃更多的食物,就幾乎每次吃飯都給他嘴里塞一小塊姜“開胃”。結果現在天澤很喜歡吃稍微帶點辛辣味道的食物。
而因為從小限制吃鹽,兩個孩子對清蒸魚、白煮蝦、不放鹽的青菜和排骨都很喜歡。原汁原味,本就應該是最美味的!
下一篇:冬季兒童曬太陽選好時段更有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為何不長個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