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進入6月,氣溫驟然上升,兒童夏季病主要表現為感冒發燒、拉肚子、胃腸炎等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六一”剛過,記者從區人民醫院獲悉,近期,醫院接到不少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病例,且患者年齡呈低齡化。如何為孩子健康保駕護航?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秦長宏說,夏季常見病,重在預防,控制源頭是關鍵。
呼吸道感染
可定期白醋熏蒸房間
“最近,我們接診最多的是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秦長宏說,呼吸道感染分為上呼吸道感染與下呼吸道感染。作為兒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呼吸道感染是引起世界范圍內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呼吸道感染臨床表現易被認識,但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卻很難明確。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是引起兒童下呼吸道感染和毛細支氣管炎的常見病毒,仍然有超過不少的病例不能明確病原。
“多數的呼吸道感染都是由于天氣變化引起的。”秦長宏說,天氣變化快,溫差大,導致小孩抵抗力下降。家長在照看小孩時,首先要保證小孩生活環境空氣流通,空氣質量不好的地方,盡量讓孩子遠離;其次,要切斷病毒傳播途徑,若家里有大人感冒,輕者跟小孩接觸需佩戴口罩,重者需隔離。
定期對生活環境消毒,“可以用白醋熏蒸。”秦長宏介紹,可以采用一些簡單可行的消毒方式,保持環境衛生。
此外,讓孩子加強鍛煉、增強抵抗力。為小孩補充維生素C來增強抵抗力,不要輕易使用抗生素,癥狀嚴重時需到醫院接受治療。
腸道感染
防暴飲暴食少吃路邊攤
“腸胃疾病,歸根到底都是病從口入。”秦長宏介紹,小孩夏季的腸道疾病以細菌感染為主,因為氣溫高,病菌繁殖快,各種食物、水、飲品、物品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加上幼兒腸道的抵抗力弱,自我保健意識差,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更容易患病。
另外,受涼受熱,過食冷飲,暴飲暴食都會造成消化功能紊亂,患腸道疾病。
孩子患了腸道疾病,除了醫生常規治療外,家庭護理也尤為重要的。腹瀉的孩子,大便次數多,每次大便后要用溫水洗屁股,保持肛門清潔。及時補充水分,可少量多次服用口服劑液及糖鹽水。
秦長宏表示合理安排飲食,去脂的牛奶及酸奶、稀飯、軟面湯等。腹瀉稍緩解后,可以給低渣、少油、少糖、不產氣的飲食,如大米粥、藕粉、蛋花湯、面片、魚泥、碎瘦肉、果汁等。忌食刺激性食物、發酵和脹氣的食物、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并要做到少食多餐。
“預防腸道疾病的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秦長宏說,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時刻監督,避免孩子暴飲暴食,讓孩子飯前便后洗手。吃瓜果要洗凈、削皮,不喝生水,不吃過期、變質的食物,不買“三無”食品。
夏季天氣炎熱,特別要注意少吃冷飲,因為冷飲中的病菌不會被凍死。少吃街頭小攤販的食品和鹵菜、熟食,這些食物夏季易變質、易被污染。放入冰箱的剩飯菜,要重新熱透再食用。
秦長宏還特別提到,夏季天氣炎熱,空調的使用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重慶天氣溫度高,濕度大,空調不僅能夠降低溫度還能降低濕度。”秦長宏說,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有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長,但空調要做到清潔,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建議溫度28-30度。
皮膚病
勤剪指甲防痱子變膿皰瘡
除呼吸道和腸胃感染外,秦長宏介紹,夏季太陽光線強,輻射較大,幼兒的皮膚細嫩,易受病毒、細菌及其他因素的損害,引起局部皮膚發紅、發炎、生出痱子。痱子在身體的各部位都可發生,多見于頭面部、頸、前胸及臀部,有瘙癢感及輕微的燒灼感,容易形成囊腫和毛囊炎。
“痱子抓破后,又很容易成為膿皰瘡。”秦長宏說,膿皰瘡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重癥的孩子會發生鄰近的淋巴結腫大、發熱等,有的還會并發敗血癥、風濕熱及小兒急性腎炎。
預防痱子和膿皰瘡,主要是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另外,要讓孩子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可多吃些綠豆湯、冬瓜湯、西瓜、金銀花露等,起到祛暑、除濕、解毒作用。
“對患了膿皰瘡的孩子,要勤洗澡、勤剪指甲。”秦長宏建議,不要用熱水或堿性肥皂燙洗,也不能用涼水刺激,要用溫水洗浴,可搽止癢劑。
膿皰瘡處涂紫藥水、金霉素、新霉素等軟膏,切忌濫用激素類軟膏,以防皮損擴散,加重病情。對于一些精神差、食欲不振、面部微腫的幼兒,要警惕并發急性腎炎,需要做尿常規檢查,確診為腎炎者,應盡早治療。
重慶晨報永川讀本見習記者 王倩
下一篇:兒童用藥將告別“靠手掰、用刀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六一帶孩子出游別忘防曬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