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對付“小不食”,放手讓他們體驗饑飽,強迫進食會弱化孩子根據能量需求調控進食量的能力
●每頓飯最多喂30分鐘,沒吃夠寧愿下頓早些吃
“快高長大”是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新春祝愿,但一些不愿意吃飯的“小不食”們也著實讓家長糾結,不少家庭都出現過孩子在前面跑、家長捧著飯碗在后面追的場景。醫院兒保門診里家長說起飲食,最糾結的就是孩子不好好吃奶或吃飯,而幼兒園小班老師則反映,現在有的孩子到了入園年齡還不大會“吃”。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保健部兒童保健科主任林穗方介紹,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行為:不控制、強迫孩子進食,讓孩子自己感受饑飽,同時要引導孩子學會選擇進食的品種和進食量。孩子養成愿意吃而又不過食,均衡營養健康飲食的習慣,會讓孩子的健康一生受益。
醫學指導/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保健部兒童保健科主任林穗方
現象:
進了幼兒園 還不會用大牙咀嚼
進入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一般已經年滿3歲。林穗方在和市內一些幼兒園老師交流中了解到,不少小班孩子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不會吃”的情況。比如,有的孩子入園時還不會用大牙咬東西,只會用前門牙咬;有的孩子從小就是吃流食長大的,不愛吃固體食物,懶得咬;有的不吃一塊一塊的水果,說“在家里媽媽會給我榨成果汁的”……而多數孩子在幼兒園里自己吃東西,回到家就要由家人喂。
林穗方說,一項對全國1~3歲兒童飲食行為問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34.7%的兒童有飲食行為問題,包括19%強烈偏愛某種食物,而有32.6%的家長允許兒童隨意選擇食物,6.3%的家長通過強迫或懲罰使兒童多進食,這些都反映出嬰幼兒時期家長對孩子的進食功能培養不太到位。
對付“小不食” 家長樹立兩種正確思想
1.不控制:
3歲內讓孩子學會自己調節饑飽
控制型是不當喂養的一大代表。林穗方說,這類家長往往根據自己的飽餓感和喜好,決定孩子是否需要進食。即使寶寶表示已經吃飽,比如推開乳房、奶瓶或閉上眼睛,但家長認為還沒有吃到書上所說的量,而強迫喂食,就容易造成喂養過量。
可是,不這么做的話,會不會餓著孩子、影響生長發育?林穗方表示,從中國兒童生長發育狀況及其變化趨勢來看,現在城市孩子不怕饑餓,就怕過飽:“我國城市兒童營養不良的發生率已低于5%,達到WHO認定的營養良好人群標準,倒是超重和肥胖日益增多。比如,廣州市戶籍兒童低體重、生長遲緩等營養不良僅在1%左右,7歲以下兒童單純性肥胖率雖然低于全國水平,但以每十年4~5倍的速度增長,2006年是1.73%;超重率更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十年間幾乎翻了一番,2006年達到3.75%,這些孩子進入小學后有的可能就成為肥胖兒童了。”
她介紹,美國心臟病協會發布的《兒童和青少年膳食推薦》指出,家長對嬰兒發出的吃飽信號要給予反應;孩子不餓時不要強迫進食;出生后的3年內,讓兒童學會調節自己的饑餓和飽腹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發現,人類從嬰兒期開始就可以通過自己能量需求來調節飲食量,如果家長過分施以對進食的鼓勵或限制,將極大地減弱孩子用饑餓和飽足的內部信號來調節能量攝入的能力,孩子慢慢地會依賴于外界安排、家長的言語等來進食。家長要學會不控制,讓孩子自己選擇吃不吃。”
林穗方提醒,小時候沒有體驗饑飽的孩子,失去了自我調節的能力,長大了可能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食量。
2.要引導:
不把甜食作為獎懲手段
而隨便孩子怎么吃都行的放任型家長,又是另一大類。林穗方說,幼兒一般都會喜歡他們熟悉的食物,即在家庭環境中經常出現、父母或其他親友常吃的食物,父母給孩子提供的食物環境毫無疑問將左右孩子的口味和今后對食物的選擇方式,“很多人離家讀書、打工,家鄉的口味難以改變,就是和小時候習慣吃什么有關。”
因此,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均衡地選擇食物,無論孩子喜不喜歡吃,在小時候都要讓孩子接觸各種食物,也包括家長自己不喜歡的。家長負責提供安全、美味、營養的食物,孩子負責決定進食的品種和進食量,如果所有的選擇都是健康食品,就不必過于擔心孩子吃得太多。
她特別指出,不要把食物(尤其是甜食)作為懲罰和獎勵孩子的手段,“不要用糖來獎勵孩子吃不喜歡吃的食物,特別是對那些有肥胖遺傳傾向的兒童”。快餐不一定要完全禁止,但要控制數量和頻率,同時,不要用果汁或飲料代替白開水。
專家支招:
不用食物安撫孩子 每頓飯不宜超過30分鐘
林穗方給家長們介紹了以下喂養的原則:注意孩子發出的饑飽信息,避免過量喂食,吃奶時孩子推開乳房、奶瓶或閉上眼睛,就代表吃飽了;不要在孩子睡覺時喂哺,一來不利于消化,二來會造成孩子睡眠依賴,比如要吸吮著奶頭才肯睡覺;不要用食物安撫孩子,這樣會弱化孩子對飲食量調控的能力,可以表揚、擁抱等方法代替;不要給嬰兒食物加糖;鼓勵孩子進食,但不強迫進食;喂養時和孩子保持目光交流,創造一個很好的親子交流、互動學習時間;選擇在干擾少的環境下喂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暫,在人來人往、開著電視、滿地玩具場合下吃飯,容易分心。
“另外,每餐時間以不超過30分鐘為宜。假如吃飯時,孩子走來走去玩,家長不必強迫他吃,或者老追在后面喂,超過30分鐘就不要喂了,寧愿下頓早點吃。這么做,也是給機會孩子體驗饑餓感,讓孩子慢慢地意識到要好好地按時吃飯。”文/記者伍仞 通訊員周密
下一篇:兒童吸管保溫杯要不要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寶寶私處的困擾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