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最近,浙大一院兒科收治了十多例營養不良的孩子,這些孩子家里經濟條件都不錯。為什么條件好了,還有小朋友會得營養不良的病?
“這和家庭養育方式有很大關系,大多數孩子都是家長沒有正確引導,導致厭食癥,出現營養不良。”浙大一院兒科消化專家覃珍副主任醫師說,20多年前她念書時,老師最強調的就是營養不良、貧血等,后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孩子營養不良的情況基本很少見了。沒想到,近些年來因喂養方式不當,這樣的孩子又多了起來。
這十多名小患兒,最小的只有3歲,最大的已10歲了,其中有一名10歲的女孩子給覃醫生印象深刻。
女孩是爸爸帶來看醫生的,一進來,覃主任就嚇了一跳,是真正的皮包骨頭,就像難民一樣。“醫生,我都不敢帶我女兒出門去玩,怕人家說我們虐待她,你看看這么瘦,我都想不明白為什么。”女孩的爸爸說。
稱了稱,10歲孩子體重只有13公斤,僅相當于3歲不到一點孩子的體重,為什么會這樣呢?
女孩的爸爸說,女兒一吃東西就吐,吃得很少,只喝牛奶,只吃蝦條等油炸食品,直到實在瘦得不像話了,才來看醫生。
覃醫生檢查發現,女孩不但吃東西很挑,胃還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動力不足。覃醫生對癥下藥,給女孩開了治細菌感染的藥,同時采取積極措施給她補充營養。
“小朋友吃什么,家長的引導很重要,像她這么大,應當以固體食物為主了,而不是液態奶。”覃主任建議女孩的爸爸要在家里逐漸引導女兒改變飲食偏好,要什么食物都學會吃。經十天治療,小女孩稍稍重了一點,但長路漫漫,如果家長孩子不配合,再好的治療方式,見效也不會很大。
孩子怎么吃才好?覃主任給家長們兩點意見:正確引導,正確喂養。
孩子在食物選擇上并沒太多的知識,作為家長要引導孩子什么都吃,不要挑食。一些放了很多香料的食物不要給孩子吃,因孩子如果常吃這樣的食物,會感覺別的食物都沒味道了,對別的食物都提不起興趣了。長期吃這樣的食物,還會對胃黏膜形成刺激。
“家長發現孩子有飲食偏好后,請正確引導,不要讓孩子特別偏愛某種食物。”覃醫生說。
另外要正確喂養,這要從嬰兒的時候就開始。一周歲內的孩子主要還是以喝奶為主,提倡按需喂養,即餓了就可以給寶寶吃。1周歲以后,則要適當形成定時吃飯的習慣。
“我們建議從4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嘗試喂輔食,因6至8個月大時,正是孩子味覺高速發展的時候,此時給予積極的各種食物味道的刺激,可讓她順利從液態食物過度到固體食物,不會有太多的抗拒心理。”覃醫生說,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機,再要刺激味覺發育,就需要花更多精力。
換成固體食物后,要讓孩子形成一日三餐的概念,不要吃太多零食,可以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各添一次奶,適當吃一些水果,最好別吃零售和垃圾食品。
“好習慣形成了,就不要打破,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給孩子一個好身體,終身受益。”覃醫生說。 (黃淼君)
下一篇:練習用馬桶適不適合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熊糖”被召回 孩子需要額外補充營養素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