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正畸科主任 蔡斌
在暑假期間,不少家長都忙著帶孩子去矯牙。不過,關于“矯牙”的種種,也許你心中是否充滿了“十萬個為什么”?不妨來聽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正畸科主任蔡斌怎么說。
疑問1:
“地包天”需要矯牙嗎?
正常的前牙咬合關系,是上牙位于下牙前面。如果下頜骨相對上頜骨較長,咬合時下頜前牙位于上頜前牙的外側,叫做“前牙反頜”,俗稱“地包天”。
在幼兒時期,“地包天”孩子像“嘟著嘴”,一些家長會覺得頗為可愛,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問題。等孩子到了青春期,迎來頜骨發育又一高峰期,由于上頜發育不足,下頜發育過度,臉部變長,臉形變癟,就不好看了,這時候再想矯正會比較困難。
蔡斌指出,矯牙最佳時機是剛換完牙齒(11-14歲的女孩/13-16歲的男孩)。但是如果在乳牙→換牙→恒牙這個過程中,兒童口腔里出現地包天或哨牙等,就不能等到11-16歲才去處理。因為不良的生長環境,有可能隨年齡的增長而惡化,而且上下頜骨等到定型之后,再來矯牙,處理起來非常困難。所以,像地包天/反咬合、歪下巴、小下巴、門牙間隙過大、牙齒數目異常等,等到患者換完牙再來矯牙就晚了。這些情況一經發現,盡快上專業的口腔醫院正畸科檢查,及早干預以避免畸形加重。
疑問2:
矯牙前為什么要拔牙?
“醫生,我可不可以不拔牙?”這是很多初診病人在尋求正畸治療時最常見的提問。蔡斌說,正畸治療中,對于空間不夠的,往往需要根據個人情況,拔除數量不等的牙齒,給擁擠的牙齒讓出空位,然后戴上牙箍讓其重新排列整齊。
如果為了迎合部分患者“不想拔牙”的心理,對病人提出的治療方案“言聽計從”,表面上看是對患者的“尊重”,實際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蔡斌認為,在制定治療方案時,應聽從醫生的專業意見。如果實在難以接受醫生提出的治療方案,可以多咨詢幾個醫生再做決定。
疑問3:
為什么有些人要做手術?
單純通過正畸(戴牙套)來矯正牙齒是有一定限度的,因為正畸無法改變骨頭的長短,對于一些下頜骨過長的“地包天”患者,只能通過手術來改變骨頭的長短,進而調整其功能位置,如果僅僅進行掩飾性矯正,牙齒傾斜角度往往很大,甚至造成牙根暴露,嚴重影響牙齒的正常功能。所以,對于下頜骨長,牙齒又亂的人,需要正畸—正頜聯合治療,也就是通過正頜手術糾正骨性畸形,再通過正畸把牙排整齊。
Tips
箍牙要注意這些
4周以上才需復診。牙槽骨的成骨破骨細胞代謝周期至少需要4周時間,通常復診周期也應在4周以上。蔡斌說,越是專業的醫生,復診間隔時間也會長一些,一般6-8周復診一次。這是為了觀察患者牙齒的移動速度和方向,對于不合適的地方進行及時調整。因此,復診周期不是越短越好,4-8周都是正常的,這是由牙槽骨的成骨破骨細胞代謝周期決定的。
剛戴牙套感覺酸軟。剛戴上“牙套”,或每次復診加力之后,牙齒會出現不適,比如感覺酸軟,而不是疼痛。經驗豐富的醫生,他的病人戴上“牙套”后,酸軟1-2天就恢復正常了。對于多數病人來說,酸軟一周左右都是比較正常的。一般來說,少年兒童正處于頜骨和牙槽骨的生長改建活躍期,戴上“牙套”之后的反應沒有成人那么強烈。
托槽掉落馬上就醫。一旦托槽掉落,應立即聯系主診醫生,及時處理。蔡斌說,醫生通過托槽和鋼絲等正畸裝置,在整副牙齒施加一定強度和方向的力,此時每顆牙齒受力較為均衡。托槽一旦掉落,原本合適的力可能會變成阻礙和破壞的力,影響整個正畸治療進程。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梁劍芳 李雅倫
下一篇:癢癢癢!兒童蟲咬性皮炎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兒汗多 勤換衣襪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