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盛夏,嚴防三類疾病困擾寶寶
炎炎烈日,疾病也跟著來了,寶寶幼小的身體更是難以抵擋這高溫和疾病的雙重考驗。醫院門診的小病號數量開始不斷增加,而夏季熱、手足口病、胃腸道疾病是三類常常侵擾寶寶的疾病。
1. 夏季熱
病因與癥狀:
炎熱的夏季,幼小的寶寶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汗液排出功能差,引起干燥灼熱、食欲減退、疲乏嗜睡、形體消瘦,有時胸悶、氣滯、煩躁、口渴、多尿、無汗或少汗,伴有持續性低熱(39~40℃),還有部分寶寶喜歡伏地而臥,如果出現了這些癥狀,說明您的寶寶正受著夏季熱的困擾。
媽媽能做些什么?
發現寶寶得了夏季熱后,媽媽不要驚慌,應首先去醫院檢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發熱性疾病,一旦確定,除了按醫生的處方用藥以外,主要是加強護理,預防和治療并發癥。盡可能使寶寶居室陰涼通風,睡前給寶寶用溫水洗浴,可以刺激皮膚血管擴張,易于散熱,這樣可以預防夜間體溫過高。另外,可以讓寶寶喝點淡鹽涼開水,或喝西瓜汁、綠豆湯。
無論怎么說,預防還是最關鍵的,媽媽平時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有條件的可以安裝空調,或易地避暑,當然給寶寶適當補充營養,增強寶寶的體質也是很重要的。
2. 手足口病
近年來高發的兒童流行傳染病,以口、手、足部位發生皰疹為主要特征,因此命名為手足口病。這種病常常于夏季開始流行,直到秋涼之后終止。專家研究指出,手足口病是由柯薩奇病毒和腸道病毒所引起的,并具有流行性,病前寶寶一般有接觸史。
發病時,寶寶有發燒或感冒樣癥狀,頭痛、鼻塞,容易誤診為感冒。發燒一般都不高,多在38℃以下,且持續時間較短,最短的半天,最長的三天。寶寶的口腔、舌頭、腭部會出現大小不等的皰疹,手足部出現粟粒大皰疹和小丘疹,有的寶寶在臀部和肛門處也會出現皮疹,一般2~5天皮疹會逐漸消退。有一部分寶寶由于口腔皰疹破潰以后形成了小潰瘍面,于是出現咽痛、流涎、拒食、哭鬧不寧等癥狀。
媽媽能做些什么?
一旦寶寶得了手足口病,媽媽要立即帶寶寶就醫,并配合醫生的治療,密切觀察病情,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此外,還要注意保持寶寶皮膚的清潔,不要讓寶寶撓抓皰疹,讓寶寶多飲涼開水,要為寶寶準備清淡無刺激的流食或軟食。
如果您的寶寶沒有染上手足口病,也不要大意,如果發現幼兒園里有小朋友得了該病,就不要再帶寶寶去公共場所了,不要讓寶寶在陽光下暴曬,還要讓寶寶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并保證寶寶有充足睡眠。
3. 胃腸道疾病
這也是夏季高發病,寶寶消化功能不穩定,喂養不當、受涼等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尤其是人工喂養的寶寶,如果不注意消毒,還會得細菌性痢疾。單純的消化不良主要是腹瀉,大便呈蛋花樣或水樣。如果是細菌性痢疾,發病會較重,寶寶一起病就會出現高熱、神昏、嘔吐、抽搐等,往往在起病1~2天后出現膿血便。
媽媽能做些什么?
如果寶寶出現了上述癥狀,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盡早服藥,及時調理。
平時給寶寶準備食物一定要新鮮、煮透,食具要經常消毒,玩具也要定期沖洗,教育寶寶不能因為愛吃冷飲而隨意進食,甚至沒有節制地吃個不停。文/徐陽
下一篇:寶寶一周歲安撫奶嘴該“戒”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同年齡選牙刷的標準不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