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坤坤今年2歲半,現在還不能獨立吃飯,每次讓她自己吃飯,她吃一兩口就拿著勺子玩了,媽媽在旁邊督促著也是吃得很慢,飯都咽了好長時間了,也不再接著吃第二口,媽媽催得次數多了,她就索性說媽媽喂,從小到大,她的吃飯問題一直是媽媽很頭疼的事情,小的時候她不喜歡吃飯,吃飯的時候也坐不住,就是餓幾個小時不吃東西,她也不像別的小朋友那樣餓得難受,現在大了吃飯比小時候好些了,但也還是坐不住。
再一個問題就是穿衣服,媽媽鼓勵她自己穿鞋,可是她脾氣很暴躁,也沒有耐心,穿一會兒穿不上就要發脾氣,媽媽教她怎么穿,她也不聽,還自己在那生氣。
孩子的“問題”行為習慣不是空穴來風,通常是身心發展水平局限或者教養方式不當所致。您可以逐步排查一下背后的原因,對癥下藥。
一、關于吃飯問題
孩子不好好吃飯的理由一般有如下幾種,對策建議附后:
1.磨磨蹭蹭的吃飯行為并沒有讓孩子付出代價,相反,只要他不好好吃,爸爸媽媽遲早會過來關心甚至喂飯的。久而久之,吃飯就慢慢變成了成人的事情,而非他自己的事情,不好好吃也不會餓著自己。
對策建議:孩子磨蹭的時候,可以嘗試到點就把飯收走的做法,兩餐之間也不給零食或其他吃的,讓孩子慢慢獲得一種意識:吃飯都是特定時間段的行為,過了這個點就吃不上了,不好好吃,就要餓到下一頓飯。
2.孩子利用吃飯磨蹭這個行為獲取父母的關注,滿足自己渴望關注的情感需要。父母可以就此排查一下是否平時給孩子的關注度不夠,或者只有孩子做出格的事情時才會關注孩子。
對策建議:可以嘗試改變一下關注的點,孩子吃得好時就去關注他,鼓勵他,吃得不好時就視而不見,到時候就把盤子收走。
3.孩子利用吃飯行為宣泄自己的情緒。由于父母對吃飯問題過于關注,孩子發現這是個牽制父母的好辦法,從父母那里積累了負性情緒之后,孩子就選擇了通過不好好吃飯來對抗父母的做法。
對策建議:父母盡量減少對孩子吃飯問題的焦慮,日常教養過程中要盡量用順應孩子心理發展規律的方式跟孩子互動,盡量少讓孩子受不被理解的委屈,這樣孩子的內心才能多一分平靜,少一分宣泄的需要。
4.孩子吃飯行為的點滴進步沒有得到及時的鼓勵,孩子無從從自己的進步中體驗到積極的感受。
對策建議:對于孩子吃飯行為的點滴進步,家長一定要及時強化,讓孩子從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從而更傾向于去改善自己的行為。
二、關于穿衣問題
孩子不愛自己穿衣的理由一般有如下幾種,對策建議附后:
1.由于生活經驗的局限,還不大會穿,但媽媽的技能示范不符合這個年齡的特點,孩子模仿不來。
對策建議:如果孩子需要,父母就進行必要的示范,但示范時要注意把穿法分解成更詳細的步驟,并放慢示范的節奏,讓孩子有機會跟著一步一步來。
2.因為父母示范速度過快,讓孩子難以模仿,或者孩子經過長時間的重復都穿不好,對自己獨立穿衣的能力失去了信心。
對策建議:父母可以適當示弱,比如,故意給孩子穿錯、系不上扣子等,讓孩子扮演矯正者的角色,體驗到自己的力量,增強對自己的信心。
3.孩子無法從自己穿衣的行為中獲得積極情緒體驗,甚至積極性被無意打擊。再比如,孩子自己穿的時候父母經常催促,穿錯了又容易遭到父母的批評或嘲笑(哪怕是善意的),孩子也會感到焦慮、羞愧甚至發脾氣。
對策建議:孩子有興趣自己穿衣時,父母要做到完全放手,不指指點點,也不輕易伸手代勞,否則孩子很容易把穿衣與負性情緒體驗聯系起來,積極性因而受到影響。
4.與上述吃飯行為一樣,孩子穿衣服的進步沒有得到及時的鼓勵。
對策建議: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穿衣服行為中的點滴進步,如積極性有所提高、技能有所進步、速度有所加快等,及時鼓勵。
三、一點輔助建議
如果孩子已經入托入園,在當前對自己吃飯穿衣失去動力的情況下,父母還可以嘗試請老師配合解決問題,讓老師對孩子提出自己吃飯穿衣的要求,然后父母發現進步就及時鼓勵,甚至請老師配合鼓勵,讓孩子重新建立“吃飯穿衣意愿——進步——鼓勵”之間的良性循環。文/房欲飛
下一篇:三伏天的感冒和腹瀉都是“凍”出來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兒穴位貼敷有宜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