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廣州市某出租屋里住著一群來自外省的人,其中有一對母子,小孩大約5歲,一雙會說話的眼睛特別招人喜愛,就稱他為“聰”吧。那天不知是聰頑皮,還是做母親的不小心,聰的左手臂燙傷了。左鄰右舍熱心的老鄉們紛紛給這母親出主意,其中一位上了年紀的人說:“到醫院治療少說也要三四百元,我給你到田野里抓上一把草藥,搗爛了敷上去幾天便會好的。”或許做母親的認為上了年紀的人是“生活的活字典”,或者為了省錢吧,母親用了那位好心老鄉的草藥。聽說第二天聰哭了整整一天,做母親的曾帶聰到醫院診治,醫生建議她讓聰住院治療,但這位母親卻堅持回到自己的出租屋;第四天,人們再也沒有聽到聰的哭聲,據說聰死在母親的懷抱中……如果做母親的能及時送聰到醫院或者不用好心老鄉的草藥,聰就不會死。
小兒燒燙傷很常見,占燒燙傷病人的半數左右。年齡以1~5歲最多,特別是2~3歲最易受傷。因這年齡段的孩子好動無知,動作不協調,回避反應遲緩,故易發生燒燙傷。據資料統計,以熱液燙傷為主,包括沸水、稀飯、熱湯等。小兒皮膚嫩薄,一杯70攝氏度熱水對成人不一定致傷,而對小兒卻可造成相當深度的燙傷。
日常生活中遇到孩子被燒燙傷時,家人都十分焦急慌張,不知如何是好,往往錯誤地采用民間不科學的方法給傷處涂抹醬油、肥皂、雞蛋白等,甚至像本文的母親給患兒敷上草藥,致使增加傷處的污染和刺激,同時影響了下一步創面的處理。一般來說,無論什么原因的燒燙傷,傷后緊急處理的最佳方法是立刻用冷水沖洗或浸泡傷處,如有衣物粘在燙傷部位,千萬不要撕拉,可以先把周圍部分的衣服剪掉,及時降溫可以減輕組織受傷程度。冷水沖洗或浸泡后,小面積的淺度燒燙傷可在創面上涂抹一些燒傷油劑或膏劑,再用消毒紗布包扎,2~3天內癥狀消退。較大面積的淺度燒燙傷或深度燒燙傷,應即送醫院診治,不要自行處理,以免延誤時機,造成不良后果。
怎樣區別燒燙傷的深度呢?燒燙傷分為三度,即一度、二度(又分為淺二度和深二度)、三度。深二度及三度屬深度燒燙傷。一度燒燙傷傷及皮膚的表皮淺層,傷處輕度紅、腫、熱、痛,無水泡、干燥,2~3天內癥狀消退,無需特殊治療,可自愈。淺二度燒燙傷局部表現為水腫,呈現較大的水泡,創面基底鮮紅、劇痛,如無感染,1~2周痊愈,不留疤痕。深二度燒燙傷局部腫脹,呈現的水泡較小,創面基底發白或紅白相間,痛覺遲鈍,一般3~4周后痊愈,可遺留疤痕。三度燒燙傷局部腫脹不明顯,創面蒼白或焦黃呈炭化、干燥、皮革樣、痛覺消失,3~4周后焦痂脫落,需植皮才能愈合,遺留疤痕。小面積的三度燒燙傷因創面不痛,早期易被人誤解為病情不重而忽視就醫,這應值得注意。
小兒皮膚嫩薄,二度燒燙傷極易因感染而變為三度燒燙傷。深度燒燙傷創面愈合后除有疤痕遺留外,還會影響美觀和引起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致殘。皮膚是人體抵御微生物侵襲的天然屏障,燒燙傷后這一屏障被破壞,如果處理不當,細菌和毒素侵入循環系統引起可致命的全身感染,危及生命,本文的聰就是由于燙傷后處理不當導致感染(發燒),做母親的又不聽醫生的勸告,于是便發生了悲劇。所以,燒燙傷后是否及時、科學地處理和診治,對預后的好壞關系很大。
皮膚受傷后,人體的水分、蛋白質、電解質及其他成分可從創面丟失,也可從毛細血管滲到組織間隙內,嚴重者可以發生休克。此時,患者有口渴,若立即給飲服大量白開水,會引起“水中毒”或其他合并癥,如腦水腫、肺水腫等。所以傷后忌服大量白開水,應飲適量帶鹽分的液體。小兒燒燙傷休克的防治原則,要強調及早入院,及早補液和進行其他防治措施。
燒燙傷后除應及時治療外,飲食營養也是人們所關心的。應知道,燒燙傷病人丟失的不單是水分,還有蛋白質、電解質、微量元素等,故在治療中須加強營養,飲食應補充蛋、豆類、魚、瘦肉、牛奶、蔬菜和新鮮水果等。民間有傳說燒燙傷患者忌食蛋、豆類和魚類,說這些食物會使傷口“發”(發炎),又說吃醬油會使愈合后的皮膚變黑,這些都是無科學根據的。
下一篇:提高孩子抵抗力藥物切勿盲目使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濫服保健品當心寶貝兒性早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