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深圳藥品醫療器械評價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在該中心去年收集到的5876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有1684例存在不合理用藥情況,占總數的近1/3。而在發生藥品不良反應人群中,10歲以下的患者,共1357例,占23.13%,兒童用藥不當導致不良反應占據了報告總數近1/4。藥品不良反應是由于什么原因導致的?為什么兒童容易產生藥品不良反應呢?專家指出,藥品用量過大、療程過長、滴注速度過快、合并用藥、重復用藥等都容易引起不良反應,而兒童用藥在劑量方面,存在著不是根據體重來算劑量的誤區,導致近幾年來兒童藥品不良反應一直居高不下。
合并用藥易引起不良反應
在深圳藥品醫療器械評價中心收集的不良反應報告中,一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社區健康中心進行靜脈滴注克林霉素和地塞米松時,突然胸悶不適,院方立即停止輸液,更換輸液器,遵醫囑進行維生素C靜脈滴注,患者15分鐘后突然昏迷倒地,頸動脈沒有搏動,呼吸微弱。報告醫生進行急救,后經送往醫院搶救無效。根據調查,不排除原患疾病導致死亡的可能,不排除猝死可能。但是,根據相關資料,克林霉素和地塞米松存在理化配伍禁忌可能性,因此不排除錯誤合并用藥而增加用藥風險的可能性。
根據監測統計,在2011年深圳5876例不良反應報告中,有1684例存在不合理用藥情況,占總數28.66%,其中單一用藥不合理發生1164例,兩種藥合用不合理發生408例,3種藥同用不合理發生112例,不合理用藥發生率與藥品同用數量呈正比。
深圳藥品醫療器械評價中心鐘翎教授說,單一藥物使用中發現不合理用藥類型主要是用藥錯誤、用藥不對癥或無適應癥用藥,其次是劑量不適當、過度使用輸液或注射劑、重復用藥等問題比較嚴重。而在多藥并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藥主要是不適當合并用藥,導致產生藥物拮抗作用,使藥效降低、毒性增強。還包括配伍禁忌使用,以及含有相同成分的藥物同用或重復給藥等。“同時服用幾種藥品會產生一些合并用藥的副作用,藥品合并使用會產生一些聚集性的信號,比如,很多人會把維生素C跟其他藥品一起使用進行注射,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如果單獨使用的話,就只是很普通的維生素,或者進行口服,基本上就不會產生問題。”鐘翎說。
給藥方法不當容易引起藥品不良反應。“用藥量過大,療程過長,滴注速度過快,用藥途徑錯誤,配伍不當,重復用藥,忽視用藥注意事項和禁忌癥等均可誘發藥物性損害。”市藥品醫療器械評價中心吳斌也表示,“比如慶大霉素的神經肌肉阻礙作用與其血濃度有關,直接靜脈推注則容易引起呼吸抑制。”
女性比男性易發生藥品不良反應
除了給藥因素外,藥物因素和患者因素也是導致藥品不良反應的原因。從藥物因素來看,藥物本身的不良作用可引起患者產生不期望的或者有害的反應。“比如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能使毛細血管變性出血,以致皮膚出現淤點、淤斑,同時出現類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癥等。”吳斌說。其次,藥物與藥物,藥物與食物、藥物與疾病的不良相互作用,一方面會造成藥物治療作用減弱,導致治療失敗,另一方面使毒副作用增加或者治療作用過度增強而危害機體。例如,異煙肼引發肝炎的發生率為0.1%,但與利福平合用時,肝炎的發生率比單用時要高10倍。此外,藥物的劑量、劑型、質量等也都會影響其不良反應的發生,“比如冠心平中的不純物對氯苯酚則是發生皮炎的原因。”吳斌介紹。
而從患者因素來看,遺傳、性別、年齡、個體差異、營養狀況、病理狀態等都是引發藥品不良反應的重要原因。吳斌說,遺傳是個體差異的重要決定因素,造成不同人種對藥物反應的差異,“有的家族會對某一種藥物都會產生不良反應,這就是遺傳因素產生的。”不過,不同的個體對同一劑量的相同藥物也有不同反應,有些患者對藥物特別敏感,同等劑量的藥物可引起比一般患者更強烈的反應。因此,當某一藥物出現藥品不良反應的時候,并不能說明該藥品質量有問題,而是不同個體差異的不同反應。
一般而言,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女性要高于男性。比如在2011年發生的1709例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女性有904例,男性只有805例。吳斌說,由于男女生理功能的不同,婦女月經期和妊娠期對瀉藥及其他刺激性強的藥物敏感,有引起月經多、流產以及早產危害。而年齡也是誘發藥品不良反應的中藥因素之一,由于目前國內藥品沒有經過兒童和老人的臨床試驗,加上他們一個身體未發育完全,一個臟器功能退化,新陳代謝慢。因此,兒童和老人是易產生藥品不良反應的人群。
因此,吳斌建議,患者在用藥前應咨詢醫生或藥店藥師,尤其是老人、兒童、孕婦、肝腎功能不良和遺傳缺陷者等特殊患者要注意自身的用藥禁忌,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使用。此外,某些藥物需按一定周期使用才能保持藥物在血液的治療濃度,患者應該提高自身用藥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
兒童發生藥品不良反應占比近1/4
兒童時期,由于身體各種器官生理功能尚未發育成熟,處于不斷發育生長時期,因而兒童比成人更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在大多數藥物的藥效學、藥動學和不良反應方面,不僅與成人有明顯的差異,在不同年齡組的兒童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區別,給兒童臨床安全用藥帶來較大的難度。
根據監測,在去年發生藥品不良反應人群中,10歲以下的患者,共1357例,占23.13%,占據了報告總數近1/4。因此,近幾年來兒童用藥安全一直備受關注。
深圳藥品醫療器械評價中心專家指出,國內外已有資料表明,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可能損害孩子的聽神經,引起耳聾。多粘菌素、去甲腎上腺素能引起兒童腎臟損傷。胃福安能引起一些兒童的腦損傷。四環素、氟哌酸等藥物能影響幼兒牙齒、骨骼的發育。感冒通能引起兒童血尿,鼻眼凈能引起兒童中毒等。因此兒童用藥的選擇要特別慎重,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
“很多小孩發燒以后,家長希望一兩天能好,就要醫生給吊針。”鐘翎說,“你看在醫院打吊針的大部分是小孩子,這么壯觀的場面在國外是看不到的,這需要醫生比較理智地去判斷孩子到底需不需要用抗生素。”為了避免或者減少兒童用藥的不良反應,專家建議臨床醫生在用藥過程中應該根據病情和個體差異,合理選用藥物,特別是不要濫用抗生素類藥物。
此外,專家還建議兒童所有藥物品種應該少,嚴格按照說明書的劑量給藥,聯合用藥應該考慮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兒童不合理用藥方面,存在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兒童用藥的劑量。”鐘翎說,由于目前兒童用藥的缺乏,很多藥品沒有兒童用藥的劑型,有的家長稍一不注意就會根據成人用藥量來判斷給孩子的用藥量,有的就是成人用量的一半,“其實這種方法是不對的,兒童用藥要根據其體重去計算其用量,有的孩子體重重但用量少的話,達不到治療效果,有的體重輕但用量卻多的話,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其次,不要隨便到藥店給小孩買藥吃,尤其是孩子沒有吃過的更不能隨便買來吃。
■用藥誤區
根據深圳市藥品醫療器械評價中心監測發現,深圳市民用藥普遍存在以下四大誤區:
1看廣告買藥
專家:患者要選擇用藥,尤其是選用非處方藥的時候,容易受藥品廣告的影響,而忽視自身特殊情況,尤其是兩歲以下兒童應慎用感冒藥。
2濫用抗生素
專家:使用藥物的時候,存在濫用處方藥的情況,抗菌藥物更是濫用的重災區,比如普通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很多人只要有個頭疼腦熱就立馬用抗生素。
3用藥方法不當
專家:緩控釋制劑不能掰碎或者用水溶解后服用,因為掰碎會破壞制劑的緩控釋骨架,而難以達到治療的目的。兒童用藥要根據其體重來計算用量,體重重而用量少了,達不到治療效果,體重輕但量多了,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
4儲藏不當
專家:市民對儲藏藥品多不太注意,比如不注意藥品的有效期,忽視藥品的儲藏條件,容易造成藥物保存不當而失效。因此,有小藥箱的家庭最好三五個月要定期清理藥箱,清理掉過期失效的藥品。而處理過期藥品的時候,膠囊藥品最好掰開、片劑也搗碎成粉末、口服溶劑等都倒到馬桶里面沖掉,不能隨意當做垃圾扔掉被別人回收制藥害人害己。
下一篇:寶寶經常打呼嚕不是可愛是疾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學步18個月前會走都正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