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兒童醫院暑假迎來手術高峰,九成以上手術使用全麻
●不少家長對于孩子在手術中全麻深感憂慮,主要擔心麻藥會影響孩子的智力
●專家解釋,目前尚無研究能證實全麻會對兒童智力產生不良影響,相反全麻可以幫助手術順利進行,并減少孩子術后的心理創傷
3歲女兒眼皮上長了個麥粒腫久未消去,市民陳女士帶著孩子到醫院就診。“醫生建議可以考慮做手術,再一問,這么個小手術竟然要全麻。”陳女士坦言被“全麻”嚇到了,“好在麥粒腫不是太嚴重,還是讓孩子回家等它慢慢好吧。”
陳女士和不少家長一樣,對于“全身麻醉”的顧慮,一是出于其安全性,二是出于其在術后對于智力的影響。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麻醉科專家表示,目前該中心99%的兒科大手術都采用全麻,醫療技術的水平已使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目前未有充足證據說明全麻對智力的影響,但全身麻醉對手術順利進行、保護兒童免受手術心理創傷的好處,則已獲得醫學界公認。
市婦兒中心:
99%的兒科手術采用全身麻醉
進入暑假,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進入兒童擇期手術的高峰。中心手術室每天都要進行六七十臺兒科手術,有時候周末也要加班。而在這些手術中,“99%都是使用全身麻醉”。該中心麻醉科副主任譚永紅告訴記者。
“孩子才這么丁點小,用得著上全麻嗎?”臨床上常有一些家長對于孩子做手術要全麻而感到難以接受。譚永紅表示,可以理解家長的擔憂,因為過去確實有些兒科全麻手術發生過意外,主要是由于麻醉藥對呼吸、循環的影響,而當時的醫療技術水平有限,監測和實際情況有時會有較大差異,很多時候需要手術醫生只能靠個人經驗來判斷患者的生命體征是否正常。另外,最早的麻醉醫師多是由外科醫生、護士轉行,水平也僅在起步階段。
“而現在,麻醉藥比以前改良了,精確的監測儀器在手術中能即時監測患者的呼吸、血壓、尿量,有異常隨時會警報,并且已經有了專業的麻醉科醫生。藥物、設備、人員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譚永紅表示,這是兒科手術醫生能廣泛采用全麻的客觀條件。
部分門診手術也用全麻
譚永紅說,隨著麻醉科人手的充裕,該院部分門診手術也開始進行全麻手術。“比如五官科的拔牙、剪舌系帶等小手術,在門診就能解決,但以往經驗發現如果不全麻,小患者往往反抗得很厲害,有一些掙脫父母就跑了,也有的被‘按’著完成手術后大罵父母和醫生是‘壞人’。”
門診手術的全麻也是鎮靜與鎮痛相結合。以拔牙為例,由于局部麻醉的給藥過程是穿刺到牙床里,成年人都未必能耐受得了,因此在打局部麻醉藥之前,先給孩子鎮靜和鎮痛,達到全麻狀態,如果孩子打全麻藥時怕痛,還能在手上擦些鎮痛藥膏。一個拔牙手術經過這幾步用藥,就基本能做到“無痛拔牙”。
專家釋疑:
全麻可以減輕孩子的心理創傷
全麻影響孩子智力?尚無定論
即使如此,為什么如切麥粒腫這樣聽起來“小case”的手術也要全麻?譚永紅解釋,低齡患者在手術室這個陌生環境中,內心肯定會感到恐懼,使用全身麻醉除了讓孩子感到“不痛”,還能讓他配合手術,避免因為害怕而掙扎,妨礙了手術的進行。
更重要的是,兒童手術中使用全身麻醉,不僅給手術創造必要條件,對于孩子術后的心理也有好處。譚永紅表示,如果孩子神志清醒,“眼睜睜”地看著明晃晃的手術器械在自己身上各種操作、鮮紅的血液,聽見耳旁手術器械冰冷的碰撞聲,即使沒有痛感,也會留下心理的創傷。“小孩子清醒地進入手術間,都會有記憶的。研究發現不到6個月的小孩子和父母分開,心理就已經受影響了。”
他解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觀點認為“新生兒不怕疼”,兒科手術基本上都是在局部麻醉甚至完全不麻醉的情況下做的,當時的兒科手術成功率低、死亡率高;而現在有統計,如果孩子在出生不久后就受到了疼痛刺激而沒有做好鎮痛,孩子長大后的疼痛閾值會降低,也就是對疼痛更加敏感,原因和出生早期的疼痛記憶有關。
全麻影響孩子智力?尚無定論
而不少家長擔心的“全麻影響智力”的講法,到底有無根據?譚永紅介紹,正規的麻醉藥物都經過了動物和臨床實驗,醫學界反而認為對神經細胞有保護作用。而最近的一項調查,找了一些曾經接受過麻醉手術與未做過手術的兒童比較,兩者的智力水平存在個別差異,但不能就此下定論,認為全麻過后孩子的智力會受影響。他認為,參與評估的孩子的成長背景、接受過的教育未必能做到統計意義上的均衡,也是可能造成差異的原因。
他介紹,現在的麻醉藥半小時~兩小時就能在體內代謝完,部分家長感覺全麻后孩子智力受到影響,不能忽略孩子所患的外科疾病對智力的影響,手術、治療中有無缺氧情況以及本身的身體發育有無異常等因素。而與此相比,使用全麻對孩子心理的保護作用更大,“因此現在兒科的大手術,有條件全麻的都建議全麻,我自己的孩子和醫院一些同事的孩子也做過手術,也是用的全麻”。
麻醉貼士
鎮痛、鎮靜雙管齊下
麻醉一般分為鎮靜和鎮痛。鎮靜是讓孩子“安靜”下來,避免心理緊張,深度的鎮靜能讓孩子睡著,接近于全身麻醉,但是當孩子受到疼痛刺激時,還是會醒來。因此,還需要用上鎮痛藥,使孩子的痛覺暫時“休息”。但如果只用鎮痛藥而不用鎮靜藥,孩子在神志清醒的作用下,盡管不痛,但依然可能會因為內心害怕而亂動,影響手術。所以兒科手術麻醉一般是鎮靜和鎮痛搭配使用。如一些胃腸道手術如果只使用椎管內麻醉,患者可能在手術中還能感受到自己胃腸被牽扯的感覺,因此要鎮靜藥物輔助,又如著名的“笑氣”雖然鎮痛效果好,但是麻醉效果一般,一般還要加入鎮靜劑。
麻醉前孩子別吃太飽
有感冒咳嗽不宜進行全麻手術,因為咳嗽嚴重可能導致氣管痙攣,導致術中缺氧,并且在麻醉前八小時必須禁食。但是,也不要因為擔心餓著孩子,就讓孩子在禁食前猛吃。譚永紅曾經遇到過一名小朋友,在禁食的八小時之前吃了許多玉米,第二天飽得把前一天晚上吃的都吐了出來。假如在全麻過程中嘔吐物進入氣管,患者就很容易被嗆著,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由于現在的麻醉藥一般持續時間較短,所以手術過程中會持續給藥,停藥后藥物要有個代謝過程,一般孩子半小時到兩小時就會清醒。家長在此期間應該留意孩子的呼吸是否順暢、口唇有無發紫,避免孩子在麻醉狀態下舌頭后墜堵塞氣道引起缺氧。而像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等醫院的手術室設有復蘇室,會讓孩子清醒后才送回病房。文/記者伍仞 通訊員馮光強
醫學指導/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麻醉科副主任譚永紅
下一篇:幼兒在車內只13分鐘就會中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幼兒不好好午睡長大會得“心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