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天氣一熱,寶媽小茜著急給不到一周歲的娃拿掉尿不濕,“再捂就捂出紅屁股了。”可屁股還沒涼快夠,娃就不爭氣地尿了小茜一身。“什么時候才能安全地給娃拿掉尿不濕?”小茜的問題引起了群里媽媽的共鳴。現代快報記者采訪了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主管護師董莉,她的答案是最少要等到18個月。現代快報記者 樂媛
1歲半以后才有排便意識
董莉說,孩子在1歲半以后才有定時排便的可能。這個時候的寶寶有了一定的憋尿能力,這表現在尿不濕可以保持2-3個小時的干燥。
除此以外,寶寶能夠聽懂家長發出的簡單的指令,自己能夠表達大小便的需求,或者在玩的時候突然停下來大小便,都是可以拿掉尿不濕的信號。
拿掉尿不濕可以做好這些練習
家長做好榜樣:比較常見的方法是,邀請寶寶在家長上廁所的時候進行“觀摩”。小孩子都是從模仿中學習的,尤其喜歡模仿大人的做法,然后自己做的時候覺得很厲害的樣子。最后的沖水動作千萬別忘記了,很多寶貝是因為對沖水馬桶好奇才喜歡上馬桶的,這么重要的事,可別怪我沒告訴你。
訓練使用小馬桶:訓練寶寶坐小馬桶時,也可以發出“噓噓”“嗯嗯”的聲音,幫助寶寶建立排便的條件反射,形成主動排便的意識,并讓孩子把“排便”和“小馬桶”聯系在一起。
及時點贊鼓勵:寶寶每次坐小馬桶完成排尿后,家長要及時稱贊給予鼓勵;如果孩子對坐馬桶排便表示不快,不要強求或責備,讓寶寶慢慢接受。
晚上繼續使用:因為寶寶定時排便能力不強,漫漫長夜還是需要用尿不濕來保證孩子的睡眠。而白天則可以嘗試著拿掉尿不濕。有些育兒書里提到,幫寶寶拿掉尿不濕最簡單的方式是讓孩子自己感到不適。在排便能力還不夠穩定的時候,有過幾次尿濕衣服的不舒服的經歷,孩子也會更傾向于坐小馬桶。和冬天裹得一層又一層,脫換衣服不方便相比,穿單衣的春末夏初,是幫寶寶拿掉尿不濕的好時機。
董莉說,這些練習都要在寶寶18個月以后,并且不抵觸的情況下才可以嘗試。
過早把尿反而會推遲排便意識的形成
過早把尿除了容易引發肛裂、尿頻,影響寶寶的脊椎發育,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影響親子關系,還會推遲排便意識的形成。
有研究發現,沒有過早把尿經歷的孩子,反而比那些一歲前就提前進行把尿訓練的能更早地表達大小便的信息,較早地開始使用便盆或蹲下尿尿。
這是因為不把尿的孩子,一直以來就是依據便意來排尿的,所以對便意的掌握比較好。而過早或過多把尿的孩子,會搞不清根據便意排尿和根據把尿動作排尿的概念,對便意掌握的能力較差。
下一篇:初次帶寶寶出游你要知道的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痱子水”那么好 你家人知道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