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舌系帶短未必都要挨一“剪”,僅10%的患兒需要手術
●輕度舌系帶短通過科學語音訓練,能做到吐字清楚表達無礙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廖貴清教授
孩子進入學語階段,一些細心的家長發現,孩子說話含混不清,伸舌頭時顯得有點費勁?!斑@是‘大舌頭’,得去醫院把舌系帶剪開,否則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這種說法在家長中頗有市場,口腔外科專家卻認為不可一概而論。“我們接診的舌系帶短的孩子主要集中在1~3歲,其中90%的孩子不需要做手術。”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廖貴清教授指出,家長在對待孩子舌系帶短的問題上,普遍表現得“過度擔憂”。
他指出,寶寶“大舌頭”,不能都怪舌系帶短,而輕度甚至部分中度舌系帶過短患者完全沒必要做手術,經過科學語音訓練,他們也能做到吐字清楚、表達無礙。
文/廣州日報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梁劍芳、李雅倫
案例:
三齡童話說不清 家長怪罪舌系帶
三歲半的成成最近在幼兒園遭遇了“社交危機”。小朋友說聽不懂他的話,不樂意跟他玩。老師告訴成成媽媽,孩子說話時好像故意藏著舌頭,他會把出租車說成“嘟嘟車”,“干什么”說成“干橫嗎”,影響了準確表達。
“這是‘大舌頭’。成成跟我家孫子一樣,舌系帶有點短,最好去醫院做個手術。如果不把舌系帶剪開,以后話都說不清楚?!倍械泥従幽棠讨附o成成媽看,成成伸舌時,“舌筋”繃得緊緊的,受其牽扯,舌頭只能剛剛伸出下嘴唇。
“很多家長對舌系帶短有誤解。孩子說不清楚話,不能都怪舌系帶短?!绷钨F清指出,舌系帶短在人群中相當常見,也長期遭到人們的誤解。 正常的舌系帶可以讓舌頭活動自如,舌尖能輕松地伸到口外,或向上舔到上牙齦,舌尖呈尖尖的“V”形。舌系帶短的人們伸舌時,舌尖由于受到系帶牽拉,伸舌有不同程度的困難,且舌尖呈現“W”形凹陷。
診斷:
新生兒銜乳困難 小心舌系帶短
“從臨床癥狀上看,舌系帶短可分為輕、中、重三類。輕度被稱為‘小W’,孩子伸舌可到下嘴唇和下巴之間的位置,但舌尖受舌系帶輕微拉扯。中度則被稱為‘中W’,患者的舌頭可以伸出嘴唇,但舌尖呈現較明顯的W型?!绷钨F清說,這兩類患兒比較常見,一般不需要手術干預。
需要重視的是重度舌系帶短患者。這類患者在剛出生時往往就會被助產士發現,因為一哭,舌尖被舌系帶拉扯,呈現明顯的W型。出生時舌尖表現得不是特別明顯的新生兒,則多因銜乳困難而被發現。
“新生兒吞咽奶頭時,要用舌頭將奶頭裹起來,從而在口腔形成負壓,順利吮吸到乳汁。”廖貴清說,舌系帶太短的新生兒無法完成這個動作,也就喝不到奶。
近幾年,廣州處于建國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產房床位緊張,一些醫院甚至要求順產的產婦住院一天后即出院。一些哭泣時舌尖W形狀不明顯的新生兒很可能在產房來不及被發現,需要家長在家認真觀察。
婦產科專家提醒,銜乳困難的小寶寶哭泣時,家長除了要觀察舌頭是否受舌系帶過度牽扯,舌尖形狀呈W形,還應注意聽哭聲有無異常。舌系帶短的寶寶哭泣聲跟正常寶寶略有不同,前者近似“哀哀”、“恩恩”聲,而正常寶寶的哭聲更似“啊啊”、“哇哇”聲。
治療:
輕中度患兒 手術不是必選項
“大‘W’患者需要盡快手術,越早越好,否則長大后,會導致語言障礙?!绷钨F清指出,大“W”患者的手術最佳時機當然是新生兒期。出生一周內的孩子舌系帶薄得像紙片,剪斷后出血少,對孩子的影響最小。男嬰咚咚出生三天時,就因舌系帶太短、無法正常喝奶,而在產房挨了一剪。術后半小時,他就能正常喝奶了。
年紀越大,舌系帶手術對患者的影響越大。年紀大的孩子做手術時需要采取“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切開舌根系帶,然后在舌底進行縫合。術中出血不多,但有痛感,除了麻醉有一定風險,手術本身也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沖擊。
“做不做手術,目前最糾結的群體是小‘W’和中‘W’患兒的家長?!绷钨F清指出,門診遇到最多的是1~3歲的學語期兒童,僅僅從病情考慮,這些孩子并不需要做手術。受發音器官的肌肉力量不足、協調性不強以及發音“業務不熟練”等因素的影響,學語期兒童都會經歷從說話不清楚到準確表達的過程。因此,1~3歲的輕度患兒口齒不清,往往并非舌系帶短的錯,不需手術。對中“W”患兒來說,手術也非必選項,今后可以通過有效的語音訓練實現語言代償,避免成為“大舌頭”。
然而,許多家長并不這么想。對舌系帶短的不理解和對孩子的擔憂,常令他們更愿意選擇手術。“家長的焦慮和不安寫在臉上,這種心理會對孩子產生很不好的暗示?!绷钨F清說,如果家長不能正確認識舌系帶問題,總是耿耿于懷,孩子們善于察言觀色,也會受到沉重的心理打擊,為自己舌系帶短而自卑,甚至影響語言表達能力,以后真的變成“大舌頭”。
提醒:
經科學訓練
“大舌頭”也能口齒清楚
廖貴清強調,導致口齒不清的因素有很多,舌系帶過短只是其中一個小因素,不能把“大舌頭”的罪名都扣在它上面?!霸诎l音原因中,舌頭扮演的是近似小喇叭的作用?!彼f,牙齒、舌頭、口腔構造、鼻竇等與發音有關的器官發育不良,都可能誘發口齒不清。發音技巧錯誤、聽力障礙、某些智力疾病,也是可能的原因。
口齒不清也可能與主管發音的肌肉運動不協調有關。當孩子出現“大舌頭”癥狀時,除了排查器質性病變,家長不妨帶孩子去做“語圖儀”檢查,檢測是哪一塊肌肉出了問題。
靠譜的語音訓練可改善發音問題。廖貴清建議,舌系帶短的孩子不妨去學唱歌。不少患兒通過向專業發音老師學習科學的發聲方法,能改善發音問題,也能做到口齒清楚,表達無礙。
下一篇:要防螨蟲就快清洗下兒童床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回南天寶寶衣物如何防潮防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