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夏季是蚊蟲滋擾造成疾病流行的多發季節,而蚊蟲叮咬的危害首當其沖是幼兒。記者從南京市婦幼保健院了解到,有的孩子被蚊蟲叮咬后發燒了,有的孩子被咬處出現水腫癥狀,如何有效預防蚊蟲侵襲寶寶?記者采訪了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皮膚科主任馬曉玲。
小腿被咬處居然化膿
兩歲的圓圓,在花壇玩耍時左眼下方被一只花腳大蚊咬了,媽媽馬上用寶寶金水擦了一次,可到了第二天奇癢無比,圓圓不停地用小手抓撓,結果抓出了一個大紅疙瘩,周圍還紅腫了一大片,由于離眼睛很近,下眼瞼帶著左臉全腫起來了。皮膚科醫生檢查后發現,圓圓是蚊蟲叮咬后處理不及時而引發的過敏。
丁丁媽媽給孩子擦止癢膏時,發現前兩天被蚊子咬的地方變得又紅又硬,到下午,丁丁發燒了。小腿上又紅又硬的地方出現了一個白色的膿點,丁丁媽媽以為是吹空調著涼而引起發燒。醫生檢查發現,丁丁除了發熱外,沒有流鼻涕、咳嗽等其他癥狀,再檢查,發現了丁丁腿上的膿點。原來丁丁發熱不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而是小腿上的皮膚破損化膿感染引起的。
蚊蟲叮咬后別讓小手抓
馬曉玲主任說,發現寶寶被蚊蟲叮咬后可以用肥皂、小蘇打稀釋后局部中和蚊蟲酸性毒素減輕紅腫,還要考慮止癢,可以用如綠藥膏、花露水、無極膏、爐甘石洗劑等,擦洗叮咬處。最要注意的是,蚊蟲叮咬后,盡量避免寶寶抓撓,因為它易引起紅腫過敏癥狀。諸如皮炎平、艾洛松一類的激素性藥物都不適合使用,一旦使用將會給創面帶來色素沉淀,并可能導致創面出現皮膚萎縮、繼發感染等癥狀。如果皮膚并發感染可以用抗菌素,如紅霉素藥膏涂抹在叮咬處。馬曉玲主任說,父母要監督寶寶洗手,剪短指甲,謹防小兒抓撓叮咬處,以防止繼發感染。因為抓撓后,皮膚里的組織液、淋巴液等滲出,腫成一個包,就會越抓越癢,而且還不易消退,容易紅腫感染。如果堅持不抓,一般10至15分鐘后,癢感就能明顯消退了。
還是物理避蚊最安全
蚊蟲叮咬不但傷害兒童皮膚,而且會引起皮膚感染淋巴結腫大、發燒,更嚴重的是會傳播一些疾病。馬曉玲主任認為物理避蚊仍然是最安全的方法,使用蚊帳的優點顯而易見,既能避蚊又防風,還可吸附飄落的塵埃,過濾空氣,尤其適合兒童。推薦使用捕蚊燈,因為沒有污染。
家長帶寶寶外出時盡量少去或不去有青苔和草叢密集的潮濕地方,還可以擦一點防蚊液來預防。飲食調整可避蚊。有人說易被蚊子叮與血型有關。其實沒有什么聯系,主要取決于孩子的飲食。如果經常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堿性食物就不易被蚊蟲叮咬,如果常吃高蛋白等肉類食物過多,分泌的汗液呈酸性,就容易招蚊子;還有就是與孩子的衛生有關系,要經常給孩子洗澡,也可減少蚊蟲叮咬。
通訊員 王瑩 快報記者 金寧
下一篇:如何看“指紋”辨識小兒疾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最關心的7個性早熟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