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體能活動差 危及身心健康
BABY要健康就要動!!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力高且性格堅強,然而我們可以發現要達到這個目標,光給予認知啟蒙并不夠,反而是常被忽略的“體能活動”,扮演著其中的關鍵。想知道體能活動的重要性,應先從其內涵及影響來著手:
幼兒體能活動內涵~
幼兒體能活動涵蓋體力、體適能兩大部分,其所包含內容為:
活動力
l產生行動的基本能力:如體格、身體構造,及維持姿勢的能力等。
2產生行動的能力:如肌力、爆發力等。
3持續行動的能力:如耐力等。
4控制行動的能力:如平衡、柔軟度、敏捷度、協調度等。
抵抗力
體能活動好的孩子,相對疾病的抵抗力、挫折忍受度也較高。
體適能
過去體適能多歸于運動競技的范疇,現今則多強調健康體適能,即以肌力與肌耐力、心肺耐力、身體組成(如胖瘦)、柔軟度作為其評定標準。
少活動,身心發展皆受挫
原來體能活動和身、心發展都有關呢,可惜的是,現代的孩子因生活形態改變、戶外活動空間減少、父母過度保護的關系,普遍體能有待加強。或許家長覺得無關緊要,殊不知孩子的發展和健康、環境、本身三大因素有關,如果體能差,必然會引起一連串的發展效應。體能差的孩子,通常可能比較容易生病而且活動意愿不高,同時又因成功經驗不多,降低他嘗試不同動作的欲望,長久下來,必然減少許多探索環境的機會及經驗,影響其知覺動作發展及挫折忍受度。
目前在成人、老人方面可以確定的是,體能活動差者,大都循環能力較差,肥胖、罹患心肺疾病的比例亦較高。現今過度肥胖的幼童比以往更多,家長如能從小培養孩子擁有好體能,不僅有助身心發展,對健康同樣意義重大。
掌握啟蒙的關鍵!
或許家長會問,孩子年紀這么小,該如何培養體能?黃維彬表示,只要掌握安全、活動量、漸進式、團體性原則,就能讓孩子在活動中提升各方面發展。此外,培養孩子體能應以游戲的方式進行,而非將之視為一項訓練,否則非但效果有限,還會加深孩子的排斥感。
活動量
有了足夠的空間后,親子互動時,就可以加入一些身體的活動,內容也不要局限于某一種類,而可自全身性、四肢、軀干身體各部位活動,及手眼、手腳等協調性相關活動中取材。
安全性
在嬰幼兒時期特別要注意的是,提供孩子活動的環境一定要夠安全,而且有足夠的空間讓他移動。例如在大床、或鋪好軟墊讓他活動都很不錯,但需特別注意接觸面的清潔,如嬰兒尚無法自行抬頭,不適合趴在過軟的床上。
團體性(群性)
跟孩子游戲時,應傳達合作的概念,而非競爭的態度。例如雙方可進行丟接球游戲,但不要大人和小孩比賽誰丟的多。該原則同樣適用孩子與孩子間的游戲,用以培養良好的群體關系。
從小培養孩子擁有好體能!
既然體動如此重要,更應該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培養。NASPE美國國家運動及體力學會強調,0~5歲的小朋友,日常生活必須有體能活動,而且單日時間總和應達l個小時。而在家庭部分,父母可朝以下方向來努力:
1活動串聯:例如利用近程的出游機會,全家一起步行或騎腳踏車至目的地,增加體能活動的機會。
2正向鼓勵:鼓勵孩子進行體能活動,而且視表現調整內容,加強其成功表現及經驗。
3建立動態的生活形態:每日應有足夠的運動游戲,而且2歲以下的孩子最好可以不看電 視,2歲以上每天看電視或玩電動、電腦的時間也不宜超過2小時。
4增加戶外活動機會:建議每周都能有戶外活動,這對身心發展都很有助益喔!
5選擇可進行體能活動的玩具或禮物:像是有彈性的球或具移動性的玩具等,自然地提高孩子體能活動的機會。
漸進性
即按照孩子的動作發展里程碑,提供合適的練習機會。如當他適逢學爬階段,可能剛開始他只會趴著,手拿玩具來玩,接著進展到一只手撐著身體、一只手拿高,之后配合生理發展才有辦法完成爬行動作,家長可別操之過急。
在動作發展的過程中,特別需要父母的參與,因為除了可增進人際互動及其他發展刺激外,家長還能視孩子動作表現成功與否,調整活動內容。若發現該項活動對孩子來說太難,這時便可適度給予協助,再慢慢增加他能完成的部分。若孩子這個動作已經表現得很好了,家長便可增加游戲的內容,誘導他下一個動作出來。舉例說明,如果孩子可以坐得很好了,這時給他玩具車,或可滾動的小球,可吸引他去抓取物品,間接誘導他學習爬行。
文/洪憶文
咨詢/長庚紀念醫院復檢科兒童物理治療師 黃維彬
下一篇:寶寶夜間經常醒小心是缺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兒推拿常用穴位:下肢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