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對許多父母而言,身份是個巨大的問題。舉個例子,邁克爾沒有被常春藤大學錄取,而是進入了當地一所州立大學,他的父母為此長久地沉浸在羞恥感之中。母親詹妮特在剛剛得知這一消息后非常震驚,簡直不知道如何告訴親朋好友自己的兒子要去那種“不入流”的學校。要知道,她和丈夫是從耶魯和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
詹妮特向邁克爾表達了自己巨大的失望,邁克爾也明白自己辜負了母親的期望。但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了。在父母眼里,邁克爾不僅辜負了他們,而且還破壞了寶貴的家庭傳統。邁克爾帶著恥辱感進入了醫學院預科。他給自己施加了極大的壓力,為的是向父母證明自己是個值得信賴的兒子。然而,他卻和最真實的自我漸行漸遠。
很多人對成功的理解是僵化的,往往持有一些外在的衡量標準:高收入的工作、豪華的汽車、高檔的住房、優雅的社區、體面的朋友等。一旦我們在某項任務上失敗,或丟了一份工作,或發現自己的兒女不那么銳意進取,就會感到自己似乎遭到了完全的挫敗。一旦核心價值受到了威脅,我們的感情就會激烈地爆發出來。
一旦抱定了某些理想概念,我們就會把它們施加給自己的孩子,并且堅持要求他們努力勝任我們設計好的人格角色。我們忽略了一件事:孩子有他們自己的熱情和沖動。我們沒有意識到,只有徹底肯定孩子獨立自主的精神,我們才能抓住為人父母的精神要領。
有一點很關鍵,我們應該放棄疑慮,不要對孩子固有的精神世界抱有懷疑的態度,不要總想糾正他們的“錯誤”。對家長來說,允許孩子的精神在不受支配的情況下萌芽生長,確實是個挑戰。孩子就是我們自己的延伸——誰能擺脫這種無情的思維定勢呢?我們愿不愿意為他們留出內心的空間,允許他們自由綻放,而不受我們意愿的籠罩呢?
如果這些條件都具備了,我們還必須在心里開辟出空間,那里不能有占有欲和支配欲的存在。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見到孩子的本真,而不是我們期望中他們的樣子;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徹底地接納孩子,而不在他們身上附加我們的設想與干預。
在交流過程中,如果我們能時刻尊重、贊賞孩子,就是教他們去尊重、贊賞他們自己。從另一方面說,如果我們力圖轉變孩子當前的狀態,改變他們的行為以適應我們的要求,就相當于向他們傳遞了一條信息:做真實的自己還不夠。結果,我們的孩子將會采用一套新的人格面具,逐漸脫離本真的自我。
身為父母,放棄我們對孩子的設想,放棄替孩子書寫未來的欲望,這個心靈過程是最難熬的。它要求我們放棄以往所有的計劃,進入一種徹底放手的境地;它還要求我們放棄對孩子的一切前瞻,僅僅對眼前最真實的孩子作出反應。
下一篇:枕戈待旦、聞雞起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自負感是如何發生作用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