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女兒,你想說什么——我教女兒寫作文
前一節講了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其實,我對這種教育并不完全認同,當然也談不上反對。我關心的是,不管女兒接受了什么樣的教育,她都應該最大限度地從中找到自我發展的機會。這符合我一向的主張:早教要以激發孩子心靈的創造力為核心,擺脫死記硬背、擺脫大人的教條,這樣才能把孩子的潛力充分發掘出來。
不過,說說容易做起來難。死記硬背是最省事、最懶惰的教育方法。家長拿著一首詩,告訴孩子背熟就可以了。啟發孩子的創造力則要始終和孩子處于對話狀態,要掌握非常微妙的分寸,要有足夠的耐心。
我教女兒寫作文,就是這么一個過程。女兒受的教育和我們小時候非常不一樣。老師在她還不會寫字時就鼓勵其“著書立說”,用圖像的方式編出自己的故事,讓孩子用根據音節想當然的錯別字寫句子。等她開始閱讀時,馬上敦促她寫讀書報告。這和美國研究院中每門課下來必有期末讀書報告或研究論文的模式非常相似。
上一節講到女兒上歷史課時用第一人稱作了個關于華盛頓夫人的報告,講得頭頭是道。其實,最后她能達到這個水準,無論是她還是家長,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這里的曲折,實際上就是我教她寫作文的過程,對她的成長非常重要,值得細述。
當時女兒的閱讀速度已經非常快。老師讓她找參考書閱讀,并作有關華盛頓夫人的報告時,她竟然找了本《瑪撒•華盛頓傳》,一本成人讀物。老實說,這本書對她而言顯然過于深奧,但題目還是合適的。
當女兒動手寫時,我們馬上發現她的寫作要比啃下這本成人讀物更困難,這不是說她沒有可寫的,而是她信手亂寫。讀書報告的要求是讓她以第一人稱敘述主人公的故事。于是她就開始寫:我叫瑪撒•華盛頓,哪年出生、在哪里長大、嫁給了誰……這樣的流水賬不停地寫下去,讓人無法捕捉她的主題和目標是什么。她媽媽看著有些沮喪,和我商量怎么辦。如果指導她太多,等于我們幫她寫作、強加于人;如果指導太少,則會聽任這一過程無限地走下去。那么,誰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奉陪?最后皮球被踢給了我:反正我是職業寫手,又是以歷史為職業,這事情還是由我來指導。
我急得抓耳撓腮。按說創作是女兒的強項,她7歲學芭蕾時就能即興跳出自己的舞蹈來;現在學鋼琴也不停地作曲,有些作品復雜得令我吃驚。況且她又是那么喜歡閱讀、喜歡文學,怎么寫作就這么難上手呢?
在困惑中,我決定和女兒先圍繞書聊一聊,畢竟,女兒總是有能力談出很有意思的事情來。我個人的寫作經驗告訴我:能談出有意思的東西,就能寫出有意思的東西。談和寫本質是一樣的,不同的僅僅是形式而已。談吐有趣的初學者,只要克服了形式轉換的心理障礙,就會成為很好的寫手。于是,我把女兒寫出來的流水賬念給她自己聽,然后問:“如果你是讀者,你覺得這些有意思嗎?你會讀下去嗎?”
她搖搖頭。
于是我又問她:“你自己都讀不下去的東西,寫出來會有人愿意看嗎?”
她無可奈何地說:“恐怕沒有。”
“那么,怎么才能寫得有意思,讓別人有興趣看呢?”
“我也不知道。”她一臉惶惑。
我意識到這正是問題的所在。寫作是人類溝通的工具,是作者建立自己和世界關系的過程,我必須幫助女兒找到她和世界的這種關系。于是我進一步地問:“瑪撒•華盛頓是兩百多年前的人了,和你們現在這些孩子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我也不知道。”
看來,我的問題失敗了,我問得太抽象。于是,我又試了一遍:“她的故事有意思嗎?”
她點點頭。
“那么,哪里有意思呢?”
她又流水賬般地敘述起來。不過,這次我決定耐心地聽完,從中尋找亮點。
女兒說:“瑪撒•華盛頓從小在農場長大,覺得自己一輩子也就在農場生活,從小不喜歡讀書寫字,而且覺得沒有必要學習讀書、寫字,結果基本上不能讀不能寫。可是后來,她意想不到地嫁給了華盛頓,成為美國第一位第一夫人。她不得不和世界各國的王室和政界要人及其家屬通信,最后她不得不重新學習讀書寫作……”
我一聽馬上擺出受教的樣子,告訴她這些事情我自己從來不知道,是從她這里第一次聽說的。而且我提起希拉里•克林頓,問她現在的第一夫人和過去有什么不同。她恍然有所悟,覺得現在的女性獨立多了,當完第一夫人還可以自己選總統。我進一步問她:“你現在覺得你的未來是取決于自己嫁給誰,還是取決于你自己對社會的貢獻?”她馬上說當然是取決于自己有什么本事、能為社會做什么。
這樣一番討論,幫助她思考兩百多年來婦女地位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她個人未來的影響。由此,她建立了自己和這段歷史的關系。更重要的是,這種討論使她擺脫了像考試回答問題時的那種緊張,變得健談多了,談出來的話也有意思多了。由此,我開始挖掘她的寫作潛力。
我問她:“瑪撒•華盛頓的生活是不是很有戲劇性?她小時候是不是從來也沒有料到自己會成為第一夫人?”
女兒點頭表示同意。
我接著說:“看看,那時候婦女地位全是依附男人,出路其實很狹窄。即使如此,瑪撒•華盛頓還是有了一種自己始料不及的生活。你看看現在,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樣獨立,有著一樣多的機會,一樣可以選總統。你能預料到你長大后會有什么樣的生活嗎?”
“絕對不能。”她十分肯定地說,“也許我長大會干一些自己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
“那么,你怎么為未來不可預料的生活作準備呢?”
這個問題又使她陷入了沉思,接著又是一番父女間的討論。她和我講起她班里同學的種種故事。比如,有位叫杰克的男孩,立志長大當工程師,但又不肯學習數學,說自己不需要數學。她覺得這樣的想法很好笑。我借此把話題重新引回到作文上:“你看,你的文章要想引起別人的興趣,就必須對讀者有意義,讓他們感覺到你講的事情和他們的生活相關。既然你們小朋友之間經常在討論各自的未來,那么,你從瑪撒•華盛頓開始講講怎么為自己的未來進行準備,是不是更能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呢?”
女兒漸漸開竅了。最后她的作文大體寫成了上節所描述的那樣:“我叫瑪撒•華盛頓,從小在農場長大,也不知道農場以外的世界。我小時候覺得自己一輩子就是在農場度過,不需要讀書寫字,所以我就不去學習。可是,后來陰差陽錯,成為美國第一位第一夫人,因為國事和外交,我必須不停地與各國王室、將軍、政要及其眷屬通信。于是,我不得不重新學習讀和寫。可是,長大后學習要比小時候學困難多了。現在的孩子們,特別是女孩子們,未來的出路比我寬廣多了,你們可能有一個更意想不到的未來。所以,我的生活告訴你們:不要早早地就對自己的未來下結論,不要想當然地覺得你不需要數學、你不需要讀書。生活總會讓你驚異、讓你措手不及,要為不可預見的未來作準備,就必須什么都學一些,那樣才能有備無患。”
這樣,女兒和歷史、她的讀者(主要是她的同學)就都建立了聯系。她小小年紀,體驗了跨越兩百多年的人際溝通。
這幾乎是我第一次教女兒寫文章。教得太多并不好,可能會把自己的理念強加于她,壓抑了她自己的創造力。我的角色是和她交流,啟發她應該注意的某些亮點,不斷向她提問:你究竟想說什么?這樣才能把她內心的東西啟發出來,幫助她從流水賬般的發散式讀書筆記過渡到有目的、有主題的寫作。但是,從事這樣的教育要非常小心。你不管學養多高,也可能把孩子的一些思想亮點當作枝蔓而修剪掉,操之過急就會把她的許多智慧抹殺,她就永遠不可能超過你。所以,我作為一個職業作家給女兒上寫作課,總是提心吊膽,一定要限制自己的角色,盡可能讓孩子自己來完成。這次指導屬于干預最多的一次,目的在于幫女兒上路。類似的指導,日后我還干過許多次,不過每次都注意讓自己扮演更小的角色,最后指導變成了討論。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女兒自信地走向世界,讓她發出自己的聲音。
下一篇:家長應該干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未滿6歲該不該讀小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