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需要聽到“不”,是因為你尊重孩子:
向孩子表明你作為父母的需求;
向孩子表明你的界線和價值觀,你的要求要緊且重要;
向孩子樹立榜樣,怎樣向別人表明你的界線而不用感到內疚;
為了確保孩子的人身安全、思想健康和靈魂潔凈;
教會孩子自律。
我多希望我的父母過去多花一點兒時間矯正我的行為,別人對你行為的反應會影響你的自尊,意識到這點很重要。
—妮科爾,4個孩子的母親
把“不”用在刀刃上
盡量少用“不”。問你自己:“這會不會影響我的三個核心育兒價值之一?”
在你說“不”之前,思考一下,不要不假思索地回答。這樣,你就會更加堅定,而且稍后你也不會改變主意。盡量多說“行”,對真正重要的事情說“不”。通常,對孩子向我們提出的10個要求中的一個說“不”。我們給孩子“行”的回應越多,長大后我們向他們提要求時得到的肯定回答就會越多。
我們每天有很多次修正孩子的行為,那是我們給他們的很多的否定。最終,“不”會沒有效果,孩子們會聽厭了,他們會對父母不做理睬。用一天的時間做一個實驗,盡量避免使用“不”,把你對孩子的修正言辭變成積極的語言,只在威脅到孩子安全的時候說“不”,然后觀察孩子合作度的區別。
怎樣堅持你的“不”
對嬰幼兒,你以后有足夠的時間等她的認知、理解能力、自制能力更好的時候來教她界限和范圍。不用擔心,3歲半的小孩子對協商法則和所有事情背后的理由都有更好的理解;6歲時他們對事情的后果已有認知和理解,而2歲的孩子就會有困難,因為這需要抽象的邏輯思考能力,只有6歲以上的孩子,其邏輯思考能力才會發展健全。
學前兒童能夠更好地面對你說的“不”,他們有可能會聽你解釋“不”背后的原因,盡管他們可能不會太認同你的解釋。
學齡兒童能更好地處理家長對他們說的“不”。因為他們已經習慣面對,而且已經學會一些技巧來承擔父母說“不”帶來的結果。
從孩子學步時就開始用簡單的句子給他們解釋“不”背后的原因。他們可能不會理解,但是這給了你練習的機會,而且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給他們解釋,這是對他們的尊重,當其他成人詢問你時,你也可以向他們解釋這個原因。
要預防兒童搞破壞。改變環境比改變一個人更容易。
保護好你自己、其他人和易碎的東西,以免孩子扔東西時砸到你們,暫且不理會造成的損失。(如果你對造成的損失小題大做,孩子就會覺得你很在意那些東西,以后他就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威脅你。)輕輕地抓住他的手以免他打或扔東西,很快你的孩子會明白他的行為并不能影響你的決定,他會放棄打或扔東西,然后嘗試用其他的方法來改變你的決定。
保持自己的冷靜。要記住孩子是可以不同意你的決定的,他們要對自己的感覺負責。面對她的尖叫和怒氣時,想象你在一個隔音的塑料泡泡里面,會幫助你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情緒的穩定。告訴自己:“我沒事的,我是冷靜的。”
不要馬上評論或改變你的決定,記住下次要想得更清楚后再說“不”。尊重自己說“不”的需求和理由,你也是很重要的、有價值的人!
當孩子冷靜后,和她溝通并討論她能接受的面對挫折的方法,然后讓她幫你清理被損壞的東西。
一起想出解決的辦法來面對她憤怒的情緒。
向孩子強調對媽媽感到生氣和失望完全是可以的,但是把媽媽的東西丟到墻上就不行。她需要一個擁抱嗎?還是一個安撫玩具?現在討論能讓她冷靜下來的辦法,而不要在她生氣時討論這個問題。
在公共場合對小孩說“不”
是的,你有可能會改變主意,但是對12歲以下的孩子要盡量少地改變你的主意。在孩子到了青春期時,他們已經有抽象思維能力并懂得許多“不”背后的灰色地帶。但是對年紀小的孩子,他們的思維只有黑色和白色,對他們來說“不”就是“不”,因此在你說“不”之前一定要三思。
如果你知道帶孩子去某個地方或參加某個活動時會有很多的誘惑,孩子會有很多的“求你了……”,而你的回答多半是“不行……”,但是你的孩子卻不太能忍受你的“不”,這時你就不要去那里了!
面對并處理挫折是需要學習的技巧,是一個經年累月的漸進過程。孩子的每一個小進步都是值得慶祝的!
不要擔心別人的想法,絕大多數父母都知道你在經歷什么,他們也曾經歷過。有些人會微笑,有些人會注視,并想:“天啦,我記得那些日子,我很高興那些日子都過去了!”有些人只是心靈相通地靜靜看著,不知道如何能幫助你。
當你的孩子故意忽略你的“不”時:
如果孩子還小,可以把他帶離引起問題的根源。
改變環境。
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大一些,可以把問題的根源拿走。
最后,不要以孩子有多吵來評判自己,而是以你怎樣用尊重和教育的方式處理事情來評判自己。
權力爭戰
如果是你的三個育兒核心價值受到了挑戰(不可改變的規則),例如涉及人身安全、相互尊重或者所有權的問題時,請不要退讓,要堅定不動搖。
如果不是你的三個育兒核心價值受到挑戰,你可以試著協商、協同解決問題或者采用折中的辦法(可改變規則)。
休息一會兒或者現在不管它,等平靜下來時再決定是執行前面兩條中的哪一條。
下一篇:4條對孩子不應存在的禁令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必須體驗什么是真正的投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