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令家長苦惱的6大類型
● 類型1 內向害羞又怕生
當寶寶表現出害羞、怕生的表情時,許多家長往往會因為面子掛不住而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搶先說:“他就是這樣,不喜歡講話,也不和人家打招呼的。”這樣的說法無疑是幫寶寶貼上標簽,寶寶也會認為原來自己在父母的心里是這樣,之后更不會出現主動的行為。帶寶寶進入一個新環境后,爸媽應該帶著寶寶慢慢認識,一一介紹新環境中的成員,若是寶寶開始時不愿意和大家打招呼,也不要強求,讓他漸漸的和環境中的人接觸。
● 類型2 霸道、輸不起
許多父母在和寶寶玩游戲時都會故意輸掉,讓寶寶獲得成就感,另一方面,也想避免寶寶輸了之后,還得收拾小朋友發脾氣的殘局,不過這樣卻沒辦法讓寶寶體驗輸家的角色。家長應該讓寶寶習慣各種角色,讓寶寶知道贏了不可以太驕傲、輸了也不用太難過。若是寶寶沒有嘗過輸的滋味,到了真正和同伴玩游戲卻輸了的時候,當然容易輸不起了。
霸道也多半是后天教育所造成的,寶寶在耍脾氣的時候,多半是想要大人滿足他的不合理需求。因此,大人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圖說15:剛到新環境,媽媽可先陪著寶寶熟悉環境。)
● 類型3 攻擊性強
現在的寶寶攻擊性強往往是受到媒體的影響,電視、電影、新聞甚至電玩游戲都有許多打斗的畫面,因此,若不小心讓寶寶接觸到了,家長一定要告訴寶寶那樣的行為是不對的。此外,一般攻擊性強的寶寶多半是較主動的寶寶,較會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時候,爸媽應該要糾正他表達自己需求的方式,如和寶寶說明:“想要和其他小朋友借玩具,不能用搶的或用打的,這樣他們會覺得不舒服,應該要用說的?!?/p>
● 類型4 過分依賴
過分依賴可能是從小長期累積的結果,或許寶寶的氣質天生就較退縮,爸媽也因為如此,習慣幫寶寶處理好許多事,這樣并沒有為寶寶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反而讓寶寶離不開大人,才帶來這樣的結果。爸媽應該從寶寶小時候,就讓他學習自己完成事情的能力,只要是在他能力范圍內的事情,可以讓寶寶嘗試完成,而不是事事代勞,否則長久下來,寶寶就會變得依賴性很重,什么都要靠著爸媽,自然就無法走入人群了。
● 類型5 總和別人搶東西
搶東西是小朋友之間最常發生的爭執,這時候應該要先弄清楚東西是屬于誰的,或是誰先拿到的,讓小朋友知道“玩具”是可以分享的,并由此學會輪流等待。另外,當寶寶還不會說話時,想要別人的玩具就會直接拿走,因為他還不會用口語表達:“我想要玩。”所以會直接付諸行動。當動作快于語言、動作又較粗魯時,寶寶的行為看在大人眼里很容易就變成“搶”,不過,在寶寶這樣做的時候往往是沒有惡意的。這時候,應盡速將寶寶帶離現場,并將事情從頭到尾說一次給他聽,如:“我知道你很想玩積木,可是那是小強先拿到的,他想先自己玩一下,等他愿意借你或是他不想玩了,我們再玩,好不好?你可以先玩這個娃娃。”
● 類型6 不和其他人玩
不和其他人玩的寶寶多半是因為與人互動的經驗不足,或是具有較強的占有欲,認為和別人一起玩,東西就要分給別人,自己玩會比較開心。,這時候,家長應該要協助寶寶踏出第一步,提供他和其他人玩時的愉快經驗。要讓寶寶了解玩具只是借給別人玩,是“分享”,而不是“分割”,并且在他讓步和其他人一起玩之后,給他正向的鼓勵,增強他之后的行為動機。不喜歡和其他人玩也和寶寶本身的特質有關,一開始家長可以在旁邊陪伴他看著別人玩,或是邀請他去參與別人的活動。但此時,爸媽絕不能離開,要等寶寶熟悉環境及人之后,才能稍微離開一會,否則會讓寶寶有不愉快的經驗,就更不想和其他人玩了。
結語
看到這里,相信你已經了解,不論什么樣個性的寶寶,都可以通過正確的教養方式以及自己的示范引導,讓寶寶成為人見人愛的小小人氣王。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別忘了從生活中做起,讓寶寶從小學會交朋友。
上一頁123456 下一頁下一篇:為寶寶提供安全的心理環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屢教不改的破壞行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