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1.寶寶能配上4對,說明寶寶不但視分辨能力良好,手眼配合也良好,才能在眾多圖中找出完全相同的圖來。最早學會配1~2對為1歲半個月,會配上5~6對為15個月,學會之后可以擴大到10對。這個年齡要求物名配對,也可做幾個數字或漢字配對,不要求在同一種物體內做細微部分的配對。
如果寶寶還不會配對,可以先讓寶寶學認圖說出一種物名,然后按物名去找相同的圖。讓寶寶有目的地拿著手中要配的圖去找出相同的物名的圖。有些孩子不明白這個測試的目的,來回地在眾多圖中撥弄,不知要他干什么。這時先作示范拿出兩對,配上1對后再找出另外兩對,從兩對中分辨,逐漸學會。
2.寶寶會指認身體5個部位以上,說明寶寶認知和記憶能力良好。可以進一步再學習,因為在本年齡組內有些小孩能認9~10處。可通過前面講述的游戲擴展學習范圍。
如果寶寶只認3處或更少的身體部位,家長可抓緊同寶寶做游戲去練習。練習次數增加,寶寶就能學會。這個年齡寶寶認識的事物越多對語言發展越有好處。
3.寶寶會背數到5以上,很快可以讓寶寶再背到10。背數如同背誦兒歌,開始不要求孩子去點數手指或點數東西。因為寶寶的手還趕不上口快,要求點數就會使學習難度增大。只要求背數和要求拿1~2件東西,寶寶此時可以拿兩件東西,不是指手能抓住幾個物件,而是要求寶寶給大人拿兩件東西,分兩次拿都可以,只要拿足兩件就合格,12個月時會替人拿1件,13個月時會拿兩件東西。
如果寶寶還不會背數,干脆教他像背兒歌那樣背1、2、3、4、5,或者背1、2、3。孩子背會以后再背6、7、8、9、10。孩子跟隨大人背數多次就會自己背下去,不過連續幾天都要復習,不然就會忘記了。讓寶寶給大人拿一塊或兩塊糖果。寶寶最先學會替人拿吃的東西。
4.寶寶會挑出并放入圓形和方形。在12個月時寶寶會挑出圓形,到15個月時會挑出方形。這是空間感知能力,常常是觀察大人拿出方形的東西,如方手絹、方餅干、方積木等。下一步可讓寶寶試認三角形。
寶寶只會挑圓形,還不會挑出方形。可以通過大人多次示范,大人一面拿出方形的東西一面說“這是方的”,多聽大人說這個“方”字,又多接觸方形的東西,就能認識什么是方形。寶寶會把圓的和方的形塊放入三形板的穴內,說明寶寶的空間知覺良好,不但認識方和圓,也會準確放進穴內。在第15個月已有部分幼兒能放入三角形,可以讓寶寶在游戲中無意放入,而且受到大人稱贊,這樣寶寶就能準確放入三個形塊入形板內。家長可自己剪一些有長方形、梯形、菱形、半圓形或橢圓形的硬紙板讓寶寶學習。能放入三個形塊不久,其他形塊也能放入。
寶寶還不會放入方形,可讓他自己玩,讓他自己去試哪個能放得進去。在他偶然放入時要夸他“真棒”“真能干”,并且告訴他:“這是方塊,那是方洞洞,方塊塊要回家,所以要為他找合適的家才睡得舒服。”寶寶漸漸懂得什么是方,什么是洞洞,合適的洞洞才能睡得舒服。以后他就會有意去找“合適”的洞穴放進去。不但學會放方的,還可進一步放入三角形的。
5.寶寶除了順著看書,從頭翻書,還會每次翻1頁而不是一下翻上2~3頁,連薄紙的書都會翻,說明寶寶手的精巧性有進步,尤其是食指和拇指捏取的能力有所進步。注意用薄紙書時要教導寶寶愛護書,不要撕破。最好用保鮮袋把書頁套上,把頁數排好,在書中央縫上,既不易撕破,也容易保持干凈。
寶寶還未會翻頁,或者倒著看書,從尾開始翻,這都是因為大人未能為寶寶讀書講故事的緣故。要經常為寶寶講故事,讓寶寶自己翻書頁,寶寶就會懂得正著看書,從頭起翻,每次只翻1頁。
6.寶寶學會搭上3塊積木造高樓,或者排成火車。寶寶在11個月時會搭上兩塊積木做高樓,13個月起會搭3塊,到14~16個月會搭4塊的高樓,高樓會因搭不正而掉下,排火車較容易。如果寶寶會搭4塊造高樓之后,可教他用3塊搭橋,兩塊間留個空隙,上面放上1塊做橋。
寶寶還不會搭3塊積木,可先輔導寶寶排火車,排得長長的,讓他有成功的感覺。再試讓他放一個積木在火車頭上面做大煙筒,大煙筒要高一些,可多放上一塊,這樣他就搭成一個3塊積木的高樓了,要不斷稱贊他“真能干”,下次就會擺上4塊做高樓了。
7.寶寶會用棍子夠取遠處的玩具,這種經驗是從模仿而學到的。最早能學會為11.5個月,寶寶會用球拍、蒼蠅拍、尺子等夠到玩具。可進一步讓寶寶用棍子夠取大小不同的玩具,如核桃、珠子、硬幣等物,使寶寶更加靈巧。
寶寶不會用棍子夠取,常用棍子去捅,把東西推得更遠。經過示范把棍子放在玩具遠端向自己方向撥就可夠著玩具。
8.寶寶在15個月前后會說自己的小名和3~4種物品的單音名稱。鼓勵寶寶說物名,凡是寶寶要得到的東西都讓他先說出來才得到,一時說不出來可以模仿大人說幾回直到學會為止。
寶寶還未會說自己小名,大人要和寶寶一起對著鏡子或寶寶的照片說寶寶的小名。如果寶寶開始用正名就更好了,可以一次學會,不必從小名再去學習正名。平時多鼓勵寶寶說物名,學會一種就要表揚孩子。在學說話的進度上,孩子之間差別較大,千萬不要在別人面前說“寶寶不會說話,嘴笨”。如果大人經常這樣看待寶寶,他以為自己真的是嘴笨,就會放棄學習,失去自信。要允許寶寶慢慢學認物,只要聽得懂,遲一些開口,以后還是會趕上的。
9.寶寶會說出兒歌中押韻的字,說明寶寶語言發育較快。家長不要忙于多教別的兒歌,要求寶寶先學背一句,三個字的兒歌較易于背誦,學會第一句可再背第二句,漸漸讓寶寶學會整首背誦。在18個月之前會背兩首兒歌的孩子,基本上是在15~16個月時先學會第一首,到17~18個月時再背第二首。學會背誦兒歌的孩子對學習記憶發展較早,無論學背兒歌或背數都較快學會,預示將來入學后學習成績較優秀。
如果寶寶還未會背押韻的字,只要他喜歡在大人背誦時表演相應的動作也應當表揚,因為做動作也要記住在說到哪一個字時去表演某個特定的動作。表演對了應當給予表揚,使寶寶對兒歌感興趣。平時多放一些兒歌的錄音讓寶寶聽,反復聽一段,隨著大人邊背邊做動作。多聽錄音對寶寶學兒歌有較大的幫助,鼓勵他在做動作時發出一個押韻的字,逐漸學會一句兩句,很快就能學會背兒歌。
10.寶寶學會認路,會從胡同口自己走到家門口。1987年我們觀察哺乳室的孩子最早在兩歲時才認識自己的家,因為他們早出晚歸,總是由母親騎車送去哺乳室,較少有走回家的經歷。近年來哺乳室收托的孩子減少,由保姆或奶奶在家照料,經常會上街買東西或外出散步,所以認識回家的路途提早到15個半月。連住樓房的孩子也認識自己的樓和單元門,知道上電梯的門和出了電梯怎樣回家。生活條件的變化對孩子認知能力更有促進作用。有些寶寶雖然還未認識數字,但他認識按電梯的哪一個鈕可以回家,如同操縱遙控電視,知道哪一個是開,哪一個是關一樣。
寶寶如果還不會認路,家長可告訴他家門口的標志和胡同口的標志。讓孩子先學認家門口,再學認胡同口,然后由他帶路回家,家長在后面跟隨,如果有錯可以馬上更正,直到寶寶完全記住為止。因為寶寶天天都要外出,只要有家長指導就很快能學會。
11.寶寶會自己用勺子吃完半頓飯,其余的由大人幫助喂飯。只要家長放心讓寶寶自己拿勺子吃飯,在1歲前后能用勺子盛1勺食物入口,這時就能自己吃完一半或者大半。美國兒童發展專家格塞爾要求在15個月時孩子完全自己吃飯,大人不用幫助,西餐中能用手拿著吃的食品可能比中國膳食多一些,但是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干確實比我國好些,我國孩子在兩歲時能完全自己吃完一頓飯已經是很好了,15個月時能吃完一半也很不錯了。
如果寶寶仍不會自己吃完半頓飯,只要能拿勺子盛飯入口也應當表揚。通過鼓勵,寶寶很快學會用小勺連續吃幾勺,馬上就能吃完半頓飯。大人不要責怪寶寶身上臟,吃得慢,要給機會讓他去學習,有機會練習就能學會。如果寶寶不愛吃飯,要將飯菜拿走,不可以追著喂,養成邊玩邊吃的毛病。吃飯時寶寶自己有時不想吃,但看到大人吃飯時就嘴饞。應當讓寶寶同大人一起用餐,允許他吃一些大人的食物,讓他模仿大人,自己端碗拿勺子自己吃,同大人一起吃飯會促進食欲。
12.寶寶能自己扶欄上樓梯,甚至會兩腳交替一步踏一級慢慢上,住樓房的孩子學上樓梯較早,1987年時我們觀察16個月的孩子只能雙腳踏一臺階,站穩之后再上另一臺階。1994~1996年,搬入樓房的家庭增加,孩子在16個月就學會雙腳交替上樓梯。不過大人要在孩子身后保護,有困難時立即給予扶持。有些孩子還要自己學著下樓梯,可讓他一手扶欄,牽著另一手慢慢學下。
寶寶還不敢上樓梯或不會雙腳交替上樓梯,主要是因練習機會少。如住平房的孩子,或老人帶的孩子,老年人活動不便,無力抱孩子上下樓,所以孩子缺少練習機會。父母下班后要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順便學習上樓梯。住平房的孩子可由父母在附近找機會練習,如上公園的滑梯等,使會走之后的寶寶可以學習攀登和保持身體平衡。
下一篇:第13~14個月:各題分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第13~14個月:寓教于游戲之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