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未來的發展
一個關于養育孩子的傳聞(我沒找到什么事實根據或者研究證據)是這樣說的:一些發展心理學家雇了一位專業的運動員來跟著一個幼兒到處跑,并要求運動員準確地模仿幼兒所做的每一個身體動作。這樣過了2~3個小時,運動員筋疲力盡了,但是孩子還在又跑又跳。即使這個傳聞是虛構的,每一位父母也不得不承認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下面讓我們仔細看一下這個時期的“淘氣包”有什么特點吧。
身體發展
這個年紀的男孩兒總是在動。他們的寶寶在剛滿1歲的時候,胖乎乎的身子逐漸瘦了下來。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們才真正看起來像個小孩了。到了18個月大的時候,他們可以獨立行走了,但是要努力保持平衡。他們能夠自己上下樓梯(雖然還不能交換雙腿上下樓梯),而且,他們很快就能笨拙地奔跑了。他們能拐彎、原地跳,當然,還能爬高—可是還不會爬下來。
2歲的男孩兒喜歡大吵大鬧。對這個年紀的男孩兒來說,沒有什么比撲向父親,和父親鬧著玩更讓他們感到高興的事情了。通常,這種活動能夠使爸爸覺得跟兒子很親近。他們還會從樓梯上跳到爸爸的懷里;他們喜歡跟爸爸玩拋高游戲。(當媽媽對此有意見的時候,我建議她們不要旁觀!)男孩兒們也喜歡跑向媽媽,然后撲進媽媽的懷里。他們想讓媽媽抱,舉起來,蕩來蕩去。他們能騎三輪車,蕩秋千;2歲多一點的時候,他們還需要別人幫著他們騎上三輪車,在秋千上推他們一把;可是到了3歲的時候,他們就能自己騎車了,也能用自己的腿來蕩起秋千。
伴隨著這些柔性的運動控制技能的發展,他們也出現了另外一些令父母特別高興的進步:成功的大小便訓練。美國絕大多數的學前教育機構都要求孩子必須在2歲9個月之前完成大小便訓練。當然,如果你能集中訓練他們,讓他們把這當成一回事兒,他們通常都能夠做到。所有養育孩子的指導手冊里都建議,在這件事情上,你不能來硬的。我也同意這一點,否則,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然而,重要的是還要作出榜樣、提出要求、給予獎勵。一定要要求他們學習使用便盆,然后是學習使用馬桶。人們傾向于認為,男孩兒形成規律的大小便的時間要比女孩兒晚一些。但是,如果你因此就不對男孩兒做任何要求,情況會更糟的。
到了3歲的時候,你兒子就已經能夠協調四肢了。他能踢,扔,和抓住球。他們自己吃飯、喝東西,甚至還能穿上簡單的衣物,例如不太緊的褲子和襯衣。3歲的孩子協調能力已經很好了。很快,他就能正確地拿起蠟筆了。
依戀
本章一直在詳細討論關于依戀的問題。在這個時期,你兒子的各個方面都在發展。所以,一旦嬰兒與媽媽、爸爸,或者一兩個其他的看護人建立了強烈的安全型依戀關系,他就建立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從這個安全的感情堡壘出發,他現在就開始探索世界了。不過他依然需要回到這個堡壘來補充情感方面的能量。任何的壓力,例如疾病,或者小弟弟/小妹妹的出生,都可能會導致他重新黏著你,哭泣,并不斷地監視你。有時候,他看起來可能對你完全失去了興趣,在另一些時候,他又會在后邊跟著你,想要跟你一起做每一件事。他可能會喜歡擁有屬于自己的盤子、鍋和其他器具,從而“幫助”你做飯。
晚上你想要出去的時候是最困難的時刻。到了2歲半,很多孩子會對分離感到極度恐懼,因此會表現出激烈的情緒和憤怒,甚至嘔吐,從而阻止你外出。這些情況可能很難處理,特別是當你確實想要去某個地方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找一個兒子熟悉的保姆來看著他,這樣他就可以在你走出家門的時候,一邊悲傷地哭泣,一邊無助地跟你揮手拜拜了。同時,保姆還可以打電話告訴你你走了以后,你兒子很快就好了,并高興起來了。
社會性發展
友誼對于2歲大的孩子來說很重要,只是,他們還不太善于建立友誼。他們只是被其他孩子的魅力所吸引,男孩兒和女孩兒都如此(性別分化還沒有開始):他們喜歡聚堆兒。跟其他孩子在一起有助于孩子語言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然而,真正的友誼需要同情心和謙讓。2歲的孩子才剛剛開始形成同情的能力,他們還不懂得互惠。
當一個2歲的孩子打了另一個孩子,大多數時候他并不知道他已經傷害了別人,即使他知道,他也只會在別人還手以后感到委屈和不知所措。男孩兒可能會不假思索地從另一個正蹲下身子玩盒子里的玩具的孩子頭上邁過去;他還會在撞到一個小朋友的時候,為兩人的擁抱而感到高興,他也是無意的。當然,當他真的受挫了,他會打或者咬別人。這些事情都發生在此時的“朋友”之間。
顯然,2歲孩子之間的友誼需要大人的指導。開始的時候,一群2歲大的孩子會四散游走,雖然他們其實是屬于一個組的。他們覺得別人很安全,他們也沒有危險感。他們也需要成人預先判斷是否會出現麻煩。如果出現,則需要成人參與進來將他們分開或者拉走。如果你為他們提供了規則和指導建議(以及必要時候的牽制戰術),男孩兒們將會建立親密的感情聯系。他們會互相表達友好、微笑和擁抱。接著,他們就會維持一段時間的“平行游戲”—就是說,雖然是自己玩自己的,但是互相離得很近。如果你做到了這些,并且成功地防止他們互相打架,那么,等他們到3歲大的時候,他們就能夠真正地重視他們的親密朋友了。他們能夠叫出對方的名字,想要見到他們,并且會在他們不在的時候想念他們。
到了3歲,你兒子將會懂得如何分享,他將能夠跟同組的男孩兒一起玩了。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和他的朋友們開始只愿意跟男孩兒玩了。你可能會很希望看到他跟女孩兒一起玩兒,認為這會保證他將來長大以后會成為一個善解人意的男人,對女人有健康合理的態度。在學前期,他的親密朋友里面可能有女孩兒,也可能沒有。這個時候,不必太執著于這個性別平衡的問題。這不會持續很久的。你兒子將會花一生的時間形成某種策略和必需的情感模式,來與女孩兒和女人建立健康的關系模式。在這個年齡階段對男性同伴的偏好是正常的,它是健康的自我意識發展的組成部分。
關于2歲男孩兒之間的游戲,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男孩兒和另一個孩子之間的這種“社會契約”—某個時刻,游戲的時間和情境—實際上非常短暫,甚至會以破裂的形式收場。可能爆發矛盾并不意味著這兩個孩子不是朋友;過不了幾分鐘,最多到明天,他們又會在一起玩了。
認知發展
所有的孩子都是科學家,因為他們是非常專注的問題解決者。在2~3歲大的時候,你會發現,科學家實際上能在心里做實驗。4個月大的孩子會抓起東西塞到嘴里,12個月大的孩子仍然需要靠觸摸來理解物體,18個月大的孩子可以把類似的物體分成一組。到了2~3歲大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不會再胡亂地把一個物體的不同部分弄到一起,而是研究不同的部分,觀察接合的部分,然后在心里進行匹配。
這種做心理實驗的能力—想象物體的關系—在游戲中也會體現出來。孩子們這時開始玩角色扮演游戲了。例如,當玩跟消防隊有關的玩具時,男孩兒會講一個故事,然后按照故事來玩。他們會找到一個消防帽(就像本章后面所描述的關于泰勒的事情一樣)戴上,完成幻想中的故事。他會拿著兩只恐龍,讓它們對著杯子打架,把杯子當做是恐龍的食物。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懂得人與這個世界上的物體是不同的這個道理。他們知道人們會思考,有意愿和感受。他們與成人的區別在于,他們的思想中有多少是合理的,有多少是不合理的,這個比率跟成人是不一樣的。他們會非常確定地認為自己床下有一只巨大的恐龍,當媽媽揮著手“施展法術”把恐龍攆走時,他們就很容易安靜下來了。雖然他們已經觀察到了這個世界的物理規律,但是,他們并不總是相信這些規律適用于他們。作為科學家,他們該接受的教育還沒有完成。
學業發展
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樂趣無窮。有書可讀,有故事可聽,有游戲可以玩。你為什么把這些有趣的事情都用來為上學作準備呢?其實你可以跟孩子一起計算、命名、涂鴉、閱讀、玩幻想游戲,并把這些事情當做一種享受。他對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感到好奇。跟他一起做飯,一起打掃衛生,一起在公園散步,分辨不同的樹木、花草和鳥獸。在這個時期,他的詞匯量從20個增加到了幾百個。你兒子喜歡這種自然的學習節奏,不應該把這個過程變成令他討厭的事情。可以每天都教他一些東西,但是請不要太嚴肅認真。不要用電視作為教育的工具(或者保姆)。研究已經發現,3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會帶來后期的注意缺陷問題,使他們變得好動,難以集中在某個事情上。
情緒的自我調控
學會管理自己的情感是兒童早期的一項重要成就。3歲的男孩兒比2歲的男孩兒更擅長調控自己的心境,這是因為他有很多練習的機會。在他與媽媽分開,必須由別人來照看的這段時間里,他必須控制自己的分離恐懼以繼續生存。他需要通過探索世界,傾聽你對水龍頭排水的聲音、黑夜、野生動物以及吸塵器的解釋,來控制自己的恐懼。他需要克服挫折來成長,他需要明白他的憤怒是無法令你屈服的。
如果小男孩兒被嚇到了,他會通過看你的臉來評估這種威脅有多大。他們需要看到的是你平靜而自信的臉。當他的媽媽或爸爸對他的恐懼沒有耐心的時候,他就會感到痛苦。他不只是沒有得到安慰,而且他看到了不滿。對2歲的孩子來說,父母對他的肯定很重要。如果他覺得自己沒有得到肯定,他會很焦慮的。
道德和精神信仰的發展
2歲的男孩兒經常說“不”,但是他也會說“我愛你”,他基本上來說還是挺可愛的。而且,他還努力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從他對自己說“不”,阻止自己做不許做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來。當你看到這些現象的時候,實際上你就看到了內化過程的開始。你可以觀察到孩子精神世界中與他的動物玩具有關的每一個方面:他對它的喜愛、關心和體貼。他此時對他的玩具熊表現出什么感情,他將來就會對他的好朋友、妻子,以及他的上帝表現出什么樣的感情。他通過玩具熊來練習自己精神方面的發展。請記住,你要使自己的道德標準具有啟發性,而不是死板的教條。“我們在家里不能打架”并不是說你不想看到打架,只是說你不想看到無所顧忌地打架。這也就是說,道德標準要以啟發的方式來提示。
自我認同
這個時期的一項重要成績是發現和認同自我。男孩兒通過表達他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來了解自己。“不”是自我認同的表達;所有的男孩兒都會使用它,但是“是”也同樣重要,它表達了他們的興趣。
男孩兒在2~3歲之間了解到自己是個男孩兒,而且他對此感到驕傲。他會管婦女叫“女士”或“媽咪”,管男的叫“男士”,盡管此時他能夠根據圖片上男孩兒和女孩兒的服飾說出他們之間的區別,但是他們還不能根據生殖器官來區分男孩兒和女孩兒。他對這部分內容仍然不理解。不過,通過他們的行為,他顯然能夠區分男孩兒和女孩兒。當給他看一些圖片,圖片上的人們在做不同的事情,比如有的在開卡車,有的在看小孩兒,這時候他通常能夠根據對性別的刻板印象而將圖片上的人物歸到不同的類別中去。在這個時期,雖然他既模仿媽媽也模仿爸爸,但是他只愿意做男孩兒的事情。當他快3歲大的時候,他就應該能夠與爸爸認同了。
總是能夠對他的需要作出響應,跟他一起興奮、同情他,并關注他的痛苦。雖然從生理上來說,他注定了會在身體方面逐漸獨立,例如7個月的時候會爬,1歲的時候會走,但是,在心理上,他還很無助和貧乏,無法表達自己的憤怒和獨立。即使在他可以走路之后,他仍然需要有人在旁邊抓著他的手防止他摔倒,而這個人通常是他的媽媽。她看著他,向他伸出手來,抱他起來,給他拍掉身上的灰塵。他和她之間已經建立了一種親密的關系,使他們倆兒就像一個人一樣。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他們這種親密的關系開始慢慢變得疏離,并在某個時刻,他們會痛苦地分離為兩個獨立的人。這是因為他現在開始能夠表達自己的心情、滿足自己的需求了。這通常是通過說“不”來實現的。
傳統上,人們把這個階段叫做“可怕的2歲”叛逆期。在這個時期,孩子忽然發現了他們自己潛在的巨大(負面)能量。大多數父母不得不拿出百倍的耐心來應付這可怕的2歲。可是,大多數父母又會驚奇地發現,他們的孩子在24個月大的時候其實是非常可愛的。當然,從18~21個月大的時候也會比較艱難,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非常任性,堅決要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做事。但是另一方面,父母對此并沒覺得有什么不妥,因為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感受。所以,父母們覺得2歲以前的孩子還是蠻不錯的。與此相反,在2歲半左右再次出現的侵犯行為和憤怒情緒似乎更加故意和任性,甚至是“蹬鼻子上臉”。這些現象讓你精疲力竭。托兒所的老師或者保姆似乎不會像父母,尤其是媽媽那樣對這個時期的孩子產生如此強烈的反應,特別是那種不高興的感受。
此時,你對小男孩兒的過度活動和自主要求如何應對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父母經常會跟小男孩兒生氣,而對小女孩兒則不會。關于家庭虐待的統計數據也表明,男孩兒受到虐待,甚至被父母殺死的風險要比女孩兒大得多。為什么呢?與女孩兒相比,男孩兒在父母和看護人那里誘發出哪些不一樣的反應呢?
下一篇:圖書館的角色是什么?教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拼養孩子,是不是早教養育新招? 教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