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從能感知情緒開始,就有“面子工程”之說了。當父母的不能大意了孩子的自尊問題,其實孩子比大人更敏感。家長須知:培養孩子的自尊心第一步就是尊重孩子。
孩子出生后到1歲多,只有初級情緒,比如快樂、悲傷、憤怒、恐懼等;到了2歲左右,孩子就出現了次級情緒,比如害羞、尷尬、內疚等;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會出現嫉妒等更為復雜的情緒。這時候,父母在跟孩子交流時,就要注意一些方式方法,顧及到孩子的“面子問題”了。
孩子的自尊心源于幼年時期培養起來的尊重感。大人不要小看了孩子的面子問題。如果傷害了孩子的自尊,這個傷痛很難補回來。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孩子不懂什么,在孩子面前說話肆無忌憚,并不考慮那樣會讓孩子產生什么樣的感受,對他有何影響。那真是大錯特錯,其實,就算嬰兒也是有各種情緒的!
孩子都比較敏感,他們通過大人對自己的態度來評價自己在大人心中的形象。可以說,孩子在乎自己的形象,也是要面子的。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面子是極為重要的,它關系到孩子的自尊和人格發展。
可是,有些父母卻很少意識到這些,孩子犯了錯,當眾斥責他;生起氣來口不擇言,也許是不經意的話,卻傷了孩子的面子。這些不恰當的言行,不僅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還會導致孩子出現自卑傾向。
教育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
孩子在1歲多就有了自我意識,到了三四歲就已經能理解別人的評價了。父母觸及孩子的隱私和“痛點”,即使是以說笑取樂的方式說出他經歷的糗事時,也會讓他覺得丟了“面子”,感到難堪、屈辱、氣惱甚至無法接受。
孩子與成人一樣,是獨立的個體,是有尊嚴的人,需要與成人一樣被尊重。如果家長當著很多人的面訓斥孩子,孩子會產生抵觸心理,即使知道自己錯了,但在心里也不會接受。
在外人面前訓斥孩子、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揭發孩子的短處等,這些行為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挫敗感和羞辱感,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此外,常常在外人面前受到家長批評的孩子,還會缺乏安全感以及對父母的不信任感,從而疏遠與家長的關系。孩子在家長面前不受到尊重,常常是家長與孩子產生隔閡的原因。
不僅如此,不顧及孩子的感受進行“人前訓子”,還會導致孩子出現一些心理問題,比如自卑等。有些孩子甚至會在這種影響下出現極度的自卑,其實極度的自卑與極度的自尊是相對應的,如果不注意引導,會在孩子的心靈上埋下隱患。一旦爆發,甚至會誘發犯罪。
做聰明的父母 給孩子留點面子
平等地對待孩子
獲得尊重是兒童的基本權利。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獲得成人的尊重。一個高自尊的孩子才會自愛、自信,而一個低自尊的孩子會認為自己不好,懷疑自己,喪失自信。而且,尊重是相互的,如果我們不尊重孩子,那么我們也將無法獲得孩子的尊重。
不在人前教子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犯了錯誤或提出無理要求時,父母可以先用溫和的語言對孩子進行體育場,用商量的語氣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為。等單獨相處時,再與孩子講道理,讓其明白自己的錯誤。
不宣揚孩子的缺點
中國父母以謙虛著稱,當自己的孩子被別人夸贊時,許多父母都會謙虛地、刻意地數落孩子的缺點和不是,這樣并不是對孩子好,反而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孩子真的有什么缺點,父母也要選擇在小范圍內進行教育,避免孩子緊張和抵觸心理。
很多父母都“愛面子”,卻沒想到孩子也會有“面子”。孩子的自尊心,是隨著他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在公眾場合注意給孩子留面子,給予孩子積極的暗示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給孩子創造鍛煉能力的機會……這些都是成功父母的教子準則。
下一篇:新媽媽要懂得寶寶的情緒周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歲寶寶的情緒指南針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