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有些孩子始終被家人保護著,從來沒有承受外來的刺激或打擊,也就不可能學會自我保護。
“有沒有被人欺負”是父母每天接孩子時常問的一句話。
經(jīng)常看到有家長為孩子在幼兒園或?qū)W校受欺負而煩惱的事。
家長時不時地發(fā)現(xiàn)孩子情緒低落或臉上有抓痕,或帶到幼兒園的玩具、圖書不見了……,家長就知道孩子受到了欺負。
這種情況甚至會影響孩子害怕入園,不想上學。家長著急卻又幫不上忙,感到十分頭疼。
懦弱的孩子,長大事業(yè)上也易遇到困難
孩子被人欺負常有這樣幾種情形:
一是肉體上的欺負,如踢、打、掐、咬、揪頭發(fā)等;
二是語言上的欺負,如罵人、嘲笑、地區(qū)歧視(對外地孩子蔑視、模仿他們的語言和行為等);
三是情感上的欺負,如孤立(不準別的孩子跟被欺負對象玩)別人。
懦弱的孩子,盡管思維能力和才華與其他孩子一樣,但由于這種性格缺陷,不能與其他孩子競爭,不能適應激烈的社會生活,長大之后,在事業(yè)上和社會適應方面都有較大的困難。
導致孩子常被欺負的5大原因
1、錯誤地認識。孩子在學校磕磕碰碰是常事兒,大多沒有誰欺負誰的問題,小孩子鬧矛盾,搞出點事情,比如受了點輕傷、遭受了點損失是相互的事情。家長過度緊張,反而成了問題。
2、從小過度的保護。大多數(shù)孩子一直被家長保護著,生怕孩子苦著、累著、磕著,使其從來沒有承受外來的刺激或打擊,沒有學會自我保護,不知道如何去抵抗外來的侵擾。從小都是在欺負家里人,一旦被人欺負,就不知所措,這就更容易遭到欺負,導致孩子更加膽怯和嬌氣。
3、過分要求。有些家庭過度要求孩子聽話,孩子從小被過分壓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逆來順受的懦弱性格。這種性格特點使孩子在處理問題時缺乏自信,導致他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容易受欺負。
4、父母不當?shù)男睦戆凳尽R晃辉诠财嚿嫌龅侥星嗄昶畚暧植桓衣晱埖呐畬W生事后對人說:“爸爸從小就常夸我老實、聽話,而且常常是當著親戚朋友的面這樣說。從此,我就慢慢失去了在陌生人面前抗爭的能力,不會在眾人面前哭喊,好像命里注定要送來順受。”
5、身體素質(zhì)太差。小孩子之間在沒有其它本事的時候,就是體力的競爭,這種競爭其實就是人類乃至動物最原始的競爭。體力差的孩子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就容易被別欺負。
孩子被欺負后,父母的7個錯誤反饋
1、讓孩子打回去。這種立意本身并沒有錯,讓欺負者嘗嘗被欺負的滋味,他就會收斂自己的行為。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既然孩子沒有還手,十有八九是能力不足,如果我們強調(diào)孩子要還手,但他知道自己不行,也就會讓他更加會覺得自卑。特別是在還手后,遭到更大的報復時。
2、家長急于參與到解決之中。孩子間的打鬧爭斗是平常事,是他們交往過程中必然要經(jīng)歷的。孩子就是在今天吵明天好的過程中學會與人相處的,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行為。如果媽媽代替孩子出面,把丟失的玩具要回來,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害怕與其他孩子發(fā)生沖突,事事都要請示匯報。
3、對孩子問寒問暖。孩子間相互“欺負”是常事,一般不要急著抓住他追問,因為不恰當?shù)脑儐枙屗o張,本來沒有啥,一問反而覺得真受委屈了。
要從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出發(fā),盡可能地去淡化人與人之間的“敵意”,教孩子寬容待人。
4、事事都告老師。孩子在校園里與同學發(fā)生磨擦是常有的事,有時吃點虧也是免不了的,如果事事都家長出面,或者鼓勵孩子告訴老師,孩子不但會被同學看不起,還會成為一個依賴性很重的人。
5、得知孩子被欺負后,父母就氣得失去理智。認為自己孩子無能,就教訓、嘲笑、甚至打罵他們,而受欺的孩子本身已很沮喪再被父母責罵,以后受欺就不敢告訴父母,若孩子不向父母傾訴苦衷,不幸便是雙倍的:既得不到親情的撫慰又得不到父母指教。
6、完全不聞不問。一孩子常在幼兒園被捉弄,家長不以為然,認為孩子間打打鬧鬧的事很正常,等大了就好了。沒想到事情的發(fā)展出乎家長預料,兒子會用暴飲暴食發(fā)泄苦悶和煩惱,看到動畫片里弱小者受欺負也會膽戰(zhàn)心驚,害怕這種遭遇會落到自己頭上。
要讓孩子變強大,父母一定要這樣做
1、家長不要過度在意孩子在學校或幼兒園發(fā)生的事情。
在學校磕磕碰碰再所難免,讓孩子吃點虧,也不是一件壞事,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上的人并不是都和家里人一樣會保護自己,還有可能會被欺負。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首先學會的就是保護自己,躲避被欺負是自我保護的一種。
2、要讓孩子勇敢地面對困難。
我們要意識到,那種對孩子過分疼愛的態(tài)度,對孩子其實是一種心靈的傷害,讓孩子難以長大。
在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發(fā)生沖突中,如果孩子受到的欺負并沒有達到“皮肉受苦”的程度,只是“大鵬拿走積木不給我”,“亮亮不讓我上滑梯”之類,你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和這些小朋友交涉,鼓勵他“到大朋那兒把積木要回來”,去告訴亮亮“滑梯是大家玩的”。
3、家長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外出活動及與他人交往的機會。
孩子之所以被欺負,往往是缺乏與同齡孩子交往的能力,并不一定是體力的差別。如果孩子經(jīng)常受欺負,起碼可以說明一點:他的交往方式有問題,應該首先從自己孩子身上找到問題的癥結(jié),幫他調(diào)整與同伴交往的策略,比如禮貌、協(xié)商、主動關心等。
4、要鼓勵孩子說“不”。
很多孩子欺軟怕硬,要教會孩子硬起來。當小孩經(jīng)常被同學欺負,比如,被同學撕壞作業(yè)本,搶走玩具。家長就可以給孩子出主意,當下次再有人欺負他,要懂得大聲呼喊,特別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打不過別人時,一方面可以嚇唬住欺負人的孩子,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老師的注意。
5、適當培養(yǎng)孩子反擊的能力。
也許,教孩子“打回去”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在競爭社會,教孩子學會反擊是非常必要的。這其實告訴孩子一個道理,只有自己的實力才是最有意義的。
對于上面的所有行為,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反復訓練。甚至把它作為一門課程,這個課程的學習意義比學習認字繪畫更重要。因為,一個懦弱性格的人,即使在聰明,也難有作為。也許我們所花的工夫要比其他孩子打很多,但這種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我們改變了孩子的性格,我們就不需要再付出大量的投入進行持續(xù)教育。
下一篇:嬰兒的大腦就像巴黎的老地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無用”更“有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