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家長要是留意觀察幼兒,一定可以發現,有的小兒對事物的反應較快,而有的較慢,甚至有明顯的差異,表現在吃飯、如廁、起床、回答問題、做游戲等方面都比同齡幼兒慢半拍。經了解分析,這種差異除與遺傳因素有關外,主要受后天生活環境和教育這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如:這些幼兒往往在出生后一直由行動不便的老人帶大,過著單調、乏味的生活;或是家長過多的包辦代替,什么事都不讓摸、不讓動,或是教育方法不當等等,使這些孩子從嬰幼兒時期起極少與外界環境接觸,缺乏良性的刺激和教育,以致對外界事物反應緩慢。
那么,對反應慢的幼兒應如何教育、引導呢?首先,家長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相信幼兒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萬萬不能隨意罵其“真笨”而嫌棄他,并且尋找造成反應慢的原因,及時予以糾正。如有個小朋友經常發愣,有時叫他幾聲才反應過來,特別是在數數、認數時表現得很緊張。在幼兒園大班上計算課時,老師用任何教具也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數字只能認到“3”。經了解,他的姐姐是個聾啞兒,父母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想把孩子培養成“神童”,可他父親又不懂得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不管暑夏還是嚴冬,天天教孩子算題,強迫孩子學習,而且,要是回答若有不對,不是拍桌子,就是打孩子,嚇得孩子看到數字半天說不出口,點數不能說出總數,結果孩子越學越怕,越學越“笨”。找到這一原因后,老師即與家長取得聯系,密切配合,共同制訂“學習計劃”。通過游戲和日常生活,激發起孩子的學習欲望,如讓孩子按桌給小朋友分碗、分筷子、發糖、玩旅行棋、背數字游戲等,讓他在游戲中對點數、認數感興趣。同時,對孩子的點滴進步,家長、教師及時予以鼓勵、表揚,尊重幼兒的自尊心,培養他的自信心,為他創造動手、動腦的機會。通過上述一系列措施后,這孩子的數數、認數能力已有了明顯提高。
可見,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是個復雜的過程,它既不是自然成熟的過程,也不是單純依靠外界條件的作用,而是幼兒機體與客觀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教育必須要考慮幼兒本身的特點,教育條件和環境應符合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這樣才能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教師及家長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材施教,幼兒教育必須多樣化、游戲化。要為幼兒安排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要為幼兒提供大量的外界刺激,讓他們廣泛接觸大自然和社會,讓他們多看、多聽、多說、多做,使神經細胞處于積極活動之中。對動作慢的幼兒,可采用比賽(穿衣、穿鞋、疊被等)方法,這樣幼兒既感興趣又容易接受大人的合理要求,達到了鍛煉目的。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多為幼兒創造動手的機會,讓他們自己洗手、穿衣、吃飯、整理玩具、疊衣服、洗手絹等。這些活動對促進智能發育和訓練動作的敏捷性有好處。但切莫操之過急,因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
下一篇:高智商寶寶的幾點特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研究:三歲看大確有其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