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空間——喜歡探索空間,最早表現為爬、抓、移動物體等,稍大一點則喜歡爬高、旋轉、扔東西等。
策策的故事
兒子8個月大的時候終于會爬了!他常常無比興奮地高昂起那張燦爛的小臉,使勁到處爬,搞得自己滿頭大汗。這讓我高興的同時也有一絲擔憂:兒子呀,你的能力提高了,危險也就增大了,一定要小心啊!
一天下午,我帶兒子到樓下玩。玩了一會兒,只見他沖著石階外一片茂密的植物迅速爬了過去。已經接近石階邊緣了,他絲毫也沒減速,這時我突然反應過來——石階外的地面比石階矮很多,植物的高度卻與石階相近,兒子不可能知道那是一個大陷阱!說時遲那時快,兒子左手已重重按到了葉子上,整個人頭朝下栽了下去,葉子一陣晃動,兒子不見了!只剩一雙粉紅色的小腳在石階邊上掛著。我沖到石階邊,手忙腳亂地捉著那雙小腳把兒子撈了上來。
寶貝兒子的身體沒有受傷。更奇怪的是他居然沒哭,我定定看著他,出乎意料,在他眼神里我看到了迷惑,千真萬確,是迷惑!
我把他輕輕放下,他又迅速向石階邊爬去,但在離石階30厘米遠的地方停了下來,伏下身子,慢慢爬到邊緣,極小心地伸出手去按葉子,又退回來,又向前爬,按了按葉子,然后轉身往回爬。
我知道,他什么都明白了……
看著他一左一右扭動的小屁股,我心里無比欣慰。(策策爸爸)
孫瑞雪:
策策的父母在孩子還沒出生前,就接受了愛和自由的幼兒教育的培訓。父母精心準備的結果,就是對孩子的心智成長有了足夠的了解,并因此具備了科學的、高水平的愛孩子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心目中接納新生命的理想狀態。
因此,策策出生后,他們沒有像其他年輕父母一樣,因為無知而對新生命有很多疑惑和擔憂,他們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幫助孩子生命成長上:在這篇文章里,讀者能看出,他們清晰地知道策策的認知發展到了哪一步,需要什么樣的幫助。
困 難
一天,我帶策策到后花園玩。他仔細摳著石板上的一個孔和小石子,我走到不遠處的小草坡上等他。玩了一會兒,他果然哼哼嘰嘰地爬過來找我了。爬到小石路與草地的交界處時,他突然停了下來,然后一左一右來回爬,就是不肯向前。我心里疑惑,他離我只有三四米遠,怎么突然不肯向前了呢?他越來越急,最后干脆哭了起來。我走近才發現,原來他面前有幾棵雜草,高度剛剛夠到他的臉。他就是被這幾棵歪歪斜斜的雜草給擋住了。天哪!這個已經能爬小山坡,爬進小河敞水的20多斤重的“小伙子”,居然被這么幾棵雜草擋住了。他隔著草,淚流滿面地看著我,要我伸手抱他。我伸出手,輕輕地說:“策策,爬過來。”他見我伸出了手,停止了哭泣,但當看清楚我并不是要抱他時,哭得比剛才更傷心了。我伸直胳膊,手離草只有20厘米,輕聲說:“策策,爬過來!”他奮力睜了睜淚眼,哭聲變成了號叫,緊接著雙眼一閉一頭撞了過來,趴在我懷里一頓痛哭!
打那兒以后,他不僅再也不怕雜草,而且在10個月的時候,就能跨越草地周圍35厘米高、35厘米厚的灌木隔離帶了。他先是尋找一處看上去不太密集的地方,用肚子將灌木壓住,然后整個身體向下壓,爬過去。到目前為止,我還沒見過其他同樣大的孩子做這個動作。誰能想到,他曾經被幾棵歪歪斜斜的小草難為過一次呢。(策策爸爸)
孫瑞雪:
因為父母的原因,策策對環境建立了很好的安全感。在8個月時,策策就開始全方位感知空間、探索空間了。
如果一個孩子在幾個月時就知道如何戰勝阻力、不斷探索,你能夠想象他的未來是什么樣子嗎?探索世界是人的自然天性,這一天性能否得到發展取決于是否得到了及時、足夠的愛和能夠探索的自由。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以分鐘計算被淘汰出了正常孩子的行列。
愛扔東西的楠楠
1歲5個月的楠楠不久前剛學會走路,他喜歡扶著床邊走。看見床上的枕巾,拉下來扔在地上,很滿足地看一看,繼續走;看見書,把書推到地下;自己的玩具也一件件通通往地上扔。
有時候,他扶著墻走到鞋架旁,把鞋架上的鞋一個個全扒拉到地上。(王靈雪)
孫瑞雪:
我們設想,幼兒早期可能以為自己和外界是一體化的,要明白自己和它物是分離的、物與物也是分離的道理,幼兒需要2年至3年的時間。當他能夠行走、能使用手、移動物體就成為幼兒早期探索世界的集中表現。手的敏感期、走的敏感期、空間的敏感期接踵而至,使孩子開始“征服”他能夠涉及的任何地方。
拋撒、搬運和壘高
“嘩”的一聲,2歲6個月的小寶寶又將豆子撒了一地。這已經是第三次了。我和王老師對視了一下。看來暫時不能指望她歸位了,我過去幫她歸位。她很快發現老師在不停地將豆子歸攏,這個發現讓她更起勁地將豆子撒到其他地方。伴隨著豆子“啪啪啪”落地的聲音,她的臉上透著微微的驚喜。
小寶寶寶還喜歡將教具搬來搬去,把立體幾何組拿到梯道里,或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將它們藏到工作毯里。如果圓柱體插座的洞穴里有珠子,不用問,那一定是小寶寶干的。
有一天,小寶寶發現粉紅塔與棕色階梯可聯合壘高,她歡呼雀躍地站到了小椅子上,要與那塔狀造型試比高。在工作時間里,老師不斷發現小寶寶將彩色圓柱體組從她的工作毯上扔到別人的工作毯上,或者把珠子、蠶豆一顆顆地扔在教室的地上。
在餐廳里,常常可以看見小寶寶推著小椅子跑來跑去。
小寶寶空間的敏感期到來了。(呂景玲)
孫瑞雪:
兒童通過拋撒、移動物體探索空間,感知他和物品、空間之間的關系,把里面的東西取出來,把外面的東西塞進去,是幼兒認知空間的最初過程。
空間、時間的敏感期
孫瑞雪
空間、時間的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有趣的一個敏感期,因為透過時間和空間,我們一下被界定在一個位置,這個位置在早先還是一個感覺的狀態,在其后的發展中,位置就逐漸轉換秩序。如果沒有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就不會發展出更為抽象的秩序。
所有的孩子出生時從子宮摔落到一個大空間中,首先要體驗的必須是空間,他要在空間中體驗空間,使用自己的身體,然后透過超越自己的身體,探索這個物質世界的空間,才能夠把自我跟現有的物質世界完好的結合在一起。
同樣,兒童從出生開始也必須感覺時間,剛開始——有了需求,哭,馬上就要得到。不懂得這是需要時間的。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急切感得到一些緩解。想要——得不到,哭聲可以不那么急切。再然后,想要,不是什么都可以馬上得到,可以稍微緩沖一下。直到5歲兒童才逐漸發現,所有的事情和愿望是要通過時間來完成的……直到孩子在內心不僅感覺而且可以把握時間。不僅事情需要多少時間,而且什么樣的心理和智力獲得需要多長時間,也開始在孩子的內在建構出來,時間的智能變成了一種高智慧的歷史感,世界和自己就被放進歷史的長河和宏觀的把握之中了。這個過程是依靠孩子在自由的環境中完成的。
所有這些心智都是在具體的生活中,依靠兒童的興趣完成的,他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所有兒童喜歡做什么,就變得很重要。
滿滿喜歡尋找下水井蓋上的洞洞,然后將小東西從洞眼兒塞進去;在墻上發現一個洞眼兒,也會往里面塞東西。塞東西到一個洞洞里成了他樂此不疲的工作。媽媽看他忙乎著,雖然不打斷他,卻滿是疑惑。
我們知道兒童空間敏感期的發展從0歲開始一直持續到6歲,而最早的空間敏感期是這樣的:他首先會發現這一物體和那一物體是分離的,所以他喜歡把一些東西從高處撥拉到地上,然后尋找,再拿到高處,撥拉下來。這是兒童最早的對空間的感受,這個感受過去之后,兒童就會發現:一個空間里邊的能抖出來,外邊的能塞進去。所以兒童見了洞洞就會把一個東西塞進去。這個活動在兒童一歲左右的時候非常頻繁。
空間1
緊接著兒童開始不斷壘高、推倒、壘高、推倒,這是最典型的感知空間發展的一種能力,是對空間感受的過程。這個感受是兒童智能發展的關鍵所在。接著兒童會對一個狹小的空間非常感興趣,比如鉆到大衣柜里、桌子下面玩耍。之后兒童對爬到某個高處開始有興趣,我們常常看見小朋友反復爬樓梯,實際上,這都是兒童在運用身體對空間把握的一個過程。比如說兒童為什么不用腿走著下樓梯,會倒著下,原因是兒童對手的把握要超出腳,所以兒童必須在手上有把握以后,才有決心和有心理能力再使用他的腿,這樣結合起來,他才覺得能準確把這個樓梯的過程走下去,這就是身體對空間的探索。這時候的孩子對爬窗臺、爬桌子、爬樓梯、爬欄桿都會有巨大的興趣。
空間2
這個期間過去以后兒童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開始喜歡從高處往下跳躍,這個過程除了兒童在感受空間的大小外,他還在用他的皮膚、他的肌肉、他身體所有的東西來感知這個空間有多大、多高、多遠。他們發現自己從這個高度往下跳的時候,心理已經能夠承受了,兒童就會跳下去。兒童透過經驗發現對這一空間高度得到把握,能夠再一次承受,就會探索更高的空間。所以空間的把握,完全取決于一個人在心靈上能夠承受多大的一個空間的狀態,這決定了兒童未來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能力,為未來發展埋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空間3
空間的敏感期可能給家長造成的危機感比較大。很多媽媽害怕,不許孩子趴在桌子上,不許從窗臺上往下跳,不許孩子鉆到一個小地方……實際上很早的時候國際上就有一個實驗叫“試崖實驗”,兒童在看到玻璃板下面有一個在視覺上表現出低洼的部分都不會爬過去,這證明兒童對環境的把握是有天然的自衛意識的。我們可以跟在孩子幾米以外保護他,而不要沒完沒了地嘮叨,不要設置那么多的限制,不要在孩子剛有點不平衡的時候就把手支上去扶住。媽媽需要有承受危險的心理力量,不要把這種危險“說”給孩子,這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危機感,破壞兒童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喪失了探索世界的機會。
所以我們要告訴家長的還是那一句話:給孩子愛和自由。所有的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都會有這樣的需求,空間敏感期對空間的探索是兒童一個自我創造的過程、一個突破極限的過程。
下一篇:兒童認知感覺同語言配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孤獨癥兒童應在2歲前干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