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父母是問題的參與者,而非糾正者
莫醫(yī)生說,亮亮很幸運,因為父母和他的溝通雖然很有問題,但他們愿意承認錯誤,并及時改變錯誤。
她說:“好的父母,不是只做正確的事的父母,而是愿意承認錯誤并改變錯誤的父母。在這一點上,亮亮的父母堪稱模范。”
她還強調(diào)說,很多父母過于苛求自己永遠正確,那就會導致一個問題:他們認為,問題是孩子自己的,他們是來幫助孩子糾正錯誤的,于是他們自己永遠是正確一方,而孩子永遠是錯誤一方。他們越苛求自己永遠正確,那么孩子身上的壓力就越大。并且,孩子從本能上知道,他的問題并不是他自己的,父母有很大的責任,但父母拒絕承擔自己的責任,而想把所有責任推給孩子,于是孩子就在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樹起高高的圍墻,拒絕和父母溝通感受。
11歲的小姍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她的媽媽安排她上了七八個學習班,譬如武術(shù)班、鋼琴班、舞蹈班和演講班等。
在咨詢室中,莫醫(yī)生問小姍:“上這么多學習班,你累嗎?有沒有你不喜歡的課程?”
小姍說:“我都喜歡,都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莫醫(yī)生注意到,小姍說這句話時,她看了媽媽一眼,而小姍的媽媽聽到女兒這樣說,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仿佛在說:“乖女兒,你真懂事。”
小姍看起來也是很文靜、很乖巧的女孩,走路說話的聲音都很輕。莫醫(yī)生知道讓她直接表達感受不容易,于是變了一個方式,讓小姍把那些課程從最喜歡到最不喜歡的次序排列一下。結(jié)果,小姍把演講課排到了最后一位。
莫醫(yī)生非常溫和地問道:“小姍,為什么把演講課排到最后一位呢?你有什么感受,在姐姐面前說出來吧。”
這句問話似乎喚起了小姍的一些感受,她幾次張嘴想說話,但還是沒有說出來。莫醫(yī)生再次鼓勵她,她先看看媽媽,然后又看看莫醫(yī)生,最后用很小很小的聲音說:“我……不想上……演講課。”
“你怎么能這樣想?”聽到女兒這樣說,小姍的媽媽一下子急了,“你看演講課多好,以前你那么害羞,現(xiàn)在不是不害羞了嗎!”
小姍又想說什么,但還是看看媽媽又看看醫(yī)生,說不出口。莫醫(yī)生再次鼓勵她說:“說吧,小姍,有什么話就說出來。”
“媽媽,你這樣說,不就是非讓我學嗎。”小姍終于說出了心里話。
小姍的媽媽愣了一下,立即又帶著怒氣為自己辯護說:“媽媽這樣做,也是為了你好。”
看到媽媽生氣了,小姍似乎很不忍心,于是用手輕輕地碰了媽媽一下,像是安撫媽媽一樣說:“那就學嘍。”
“這可是你的決定!”小姍的媽媽語氣很硬地強調(diào)說。
聽到這句話,小姍沉默了下來,而莫醫(yī)生則盯著小姍媽媽的眼睛,盯了似乎很長時間。突然,小姍的媽媽似乎意識到自己的態(tài)度不對,像小孩子一樣哭了起來說:“我太不會做媽媽了。”
莫醫(yī)生說,在這段對話中,她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好像這對母女的關(guān)系顛倒了過來,11歲的女兒像大人,處處為媽媽著想,很在乎媽媽的感受,而成年的媽媽則像小孩,很容易生氣。
譬如,還有一次,小姍的媽媽在咨詢室中對說了心里話的女兒大發(fā)脾氣,而小姍倒笑盈盈地安撫媽媽說:“媽媽,你可以給我講講道理嗎。”
莫醫(yī)生說,像小姍和媽媽這樣的例子,她在咨詢中屢屢碰到。一開始,一家人之所以來心智源診所,都是為了孩子的問題。但隨著咨詢的深入,最終展示出來的,是大人的心理問題。
到了這種時候,就會出現(xiàn)一個關(guān)鍵的分水嶺,像小姍的媽媽會哭起來,并承認是自己不會做媽媽。接下來,咨詢的重點會從女兒的身上轉(zhuǎn)移到她身上。但也有不少家長,到了這時會情緒失控,他們會強調(diào)說,他們帶孩子到這里來,核心是孩子的問題,而不是他們的問題,如果心理醫(yī)生沒本事治療孩子的問題,治療就沒必要繼續(xù)下去。
“可以料想,在后面這種家庭中,孩子的感受不可能會受到尊重,孩子也一定不會對父母敞開心扉。”莫醫(yī)生感慨說。
上一頁123 下一頁下一篇:為父母全面解析親子之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幼兒語言“5”個小游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