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吳蓓:理學碩士。1995年加入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自1997年來發表在各類報刊上的文章約40多篇,關注的問題是環境保護、科學史和教育。出于對教育和大自然的熱愛,2001年前往英國學習教育,2003年4月回國。2005年在北京創辦了幼兒園。著有《英格蘭的落葉》。
認識吳蓓老師源于她的《英格蘭的落葉》,這是一本留學日記,記錄了她在英格蘭留學三年的所見所聞。后來在很多教育雜志、網站上看到她的文章和專訪,其中的教育理念和觀點異于主流的認識,本期,本報專訪吳蓓老師,將她的部分觀點呈現出來,供讀者思索和借鑒。
和父母在一起很重要
記者:在國內的幼兒園,孩子們在幼兒園里吃三餐兩點,在幼兒園的生活占了大部分,還有很多全托的孩子,每個星期跟父母見一面,但他們的自理能力的確很強。你怎么看這個?
吳蓓:孩子年幼的時候,跟父母在一起很重要。在我們幼兒園,要求家長必須和孩子一起吃晚餐,這種親情關系對孩子一生都很重要。我有個朋友,在外婆身邊長大,6歲多才跟母親在一起,成年以后,她發現自己存在交往障礙,追溯原因,應該是緣于小時候跟母親之間的依戀關系沒有建立好。其實父母都是希望孩子有一個很好的未來的,于是他們忙著掙錢,給孩子提供盡可能好的條件,讓他們去最好的學校讀書。但是他們卻忽略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太小的孩子是不能理解“媽媽很忙”的,在他們的心里,媽媽就是應該跟自己在一起,所以能抽時間和孩子一起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至于自理能力,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培養,比如,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一起洗菜、洗碗、打掃衛生等等。此外,幼兒園里兩三個老師要面對那么多孩子,交流的機會相比父母來說少了很多,語言的豐富度不夠,不利于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孩子應該盡情地運動
記者:在您的早期教育理念中,不提倡早期閱讀,書只是拿來把玩的,首先是身體的生長,其次才是智力的開發。怎么來理解這個觀點?
吳蓓:從出生到7歲,孩子通過運動來對周圍的世界產生反應,通過觸覺、嗅覺、味覺、視覺認識周圍的世界,在運動的過程中,孩子的大腦得到了發展。而不是簡單地交給孩子一些科學知識,對于孩子來說,理解這些抽象的東西太難了。
小孩子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有的孩子過早地進行智力開發,上學以后往往會厭學,6歲前的孩子主要是長身體的時間,如果把長身體的能量用于大腦的智力學習,到了四五十歲時可能會以疾病的方式表現出來。
還有,幼兒階段,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和想像能力,注重孩子的感覺體驗,比如說,從電視里孩子可以學到許多關于兔子的知識;另一種方式,孩子自己養一只兔子,照料兔子,觀察兔子,看電視得到的關于兔子的知識,僅僅停留在大腦里,而自己飼養一只兔子,不僅僅學到了有關兔子的知識,還對兔子產生感情,還能為兔子做事,這種知識才是活生生的。
需要平和的家庭氛圍
記者:什么樣的家庭氛圍適合3~6歲孩子的生長?
吳蓓:我覺得孩子的生長環境應該溫馨、平和。玩具最好是棉的、木質的東西,可能的情況下可以自己給孩子制作玩具,把對孩子的感情也放進玩具中。買的布娃娃都是千篇一律的,孩子沒有了想像的空間,我們可以給孩子做一個布娃娃,只畫眼睛,這樣孩子面對這個布娃娃的時候就可以想像它的表情,是高興或者是難過的。
在家不要看電視和聽錄音機,孩子看電視對他的視力有很大的傷害,造成傷害后后悔就晚了!看電視還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媽媽的聲音再不好聽,也比電視和錄音機里的聲音動聽,自己給孩子唱歌講故事,融入了愛的感覺的聲音對孩子非常有意義的。
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喜歡模仿,看家長做事情,也是讓孩子學會生活和生存,當然,這一切都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的,在和孩子一起做事情的時候,不是快快地做完一件事情,而是享受在一起干活的樂趣,如讓孩子學習怎么拿碗,湯才不會灑出來;怎樣才能把碗筷放整齊等。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多動癥兒童可能不愛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孩子喜歡和你說話9秘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