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注意口腔衛生
準媽媽如果有口腔疾病,不僅容易引發并發癥,而且還會影響胎兒發育,為了媽媽和胎兒的健康,請準媽媽注意口腔護理。
懷孕會引起生理上的一連串的變化,口腔部分也會因為內分泌及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而使準媽媽容易患許多口腔及牙齦的病變。在懷孕1~3月期因胎兒發育易受藥物影響而導致畸形兒,這段時間盡量不要使用藥物。一般的口腔手術,手術前后都須服用治療藥劑,長時間并刺激的口腔手術,易致流產。在懷孕末期,接近臨盆前,時間長的手術,也可能會造成早產。雖然目前研究報告指出,手術及麻醉本身對胎兒并無傷害,早產或流產系病人緊張情緒所致,但是,學者還是主張,準媽媽如有無法忍受的、持續的牙痛,還是應該及時拔牙或做手術。但是人們觀念保守,在懷孕時,即使痛得幾天睡不著覺,還是有所顧忌,不愿接受治療,像這種病例,醫生經常都是愛莫能助,眼看著忍痛到分娩以后。因此,準媽媽在懷孕4~6個月最適宜做拔牙手術,但經常因為準媽媽本身疏忽的折磨,造成準媽媽苦不堪言,也可能因而影響胎教。
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準媽媽須比平時更加注意口腔的護理與保健,應從以下幾點做起:早晚必須各刷一次牙,餐后及時用漱口水漱口。刷牙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牙膏,如果有齲齒,要選用含氟或含鍶的牙膏;齒齦出血、水腫者,宜選用能消炎止血的藥物牙膏;若是由于吃酸性零食過多而引起牙齒過敏,可以選用脫敏牙膏。在孕期經常去口腔科進行檢查,徹底洗牙。如果牙齒有齲齒、牙齦炎、牙周炎等,應及早進行治療。
牙周炎
最常發生在20~35歲,因此,準媽媽患有口腔疾病的病例,不勝枚舉。牙周炎是指未完全長出的智齒周圍的牙根發炎。女性應該在準備懷孕之前,即做口腔檢查,及時將有問題的智齒拔除,因為在懷孕初期及末期不適于做口腔手術,就算是在懷孕4~6個月的較安全期,要準媽媽堅持可能費時數十分鐘的智齒拔除過程,也是一件大苦差事。
蛀 牙
一般女性會有“懷孕時一定會壞牙”的錯誤觀念,而任由牙齒蛀蟲發展,實在非常不幸。其實,懷孕不一定會壞牙,而是因為懷孕時,準媽媽生理及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常會疏忽,全身倦怠,并且常有激烈嘔吐的現象,一刷牙就會嘔吐,因此很容易停止或荒廢刷牙。胃酸滯留口中,或常喜歡吃酸性食物,致使唾液pH值改變,也是造成準媽媽容易蛀牙的原因。
牙齦病
懷孕期間,動情激素及助黃體酮的增加,會促使牙齦中的微小血管叢擴張、扭曲及循環滯留,使牙齦對機械刺激較為敏感,而且這種激素的增加,會破壞牙齦肥大細胞,放出組織胺及溶蛋白酶等,都會使牙齦對外來刺激的反應更激烈。
雖然一些輕微刺激的存在(如只有少數的牙菌斑)在未懷孕前都不會引起不適的癥狀,但是懷孕后會出現嚴重牙齦發炎、腫脹現象。通常懷孕末期兩三個月時,牙齦炎開始加重,在懷孕第8個月前,變得更加嚴重。因此,懷孕前,及早將此類牙齒斑、牙結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去除是迫切需要的。
急性牙根炎
有些較厲害的蛀牙,如果牙髓神經已經壞死,反而不會痛,病人一無所知,但漫漫十月懷胎,便可能暴發急性尖牙周炎,根尖牙槽炎、根尖牙槽腫脹等急性癥狀,也會有無法忍受的腫痛。因此,但凡無髓牙、殘根或以前已作根管治療而明顯有根尖病灶的牙齒,都應該及早就診,及早治療或拔牙、修補,以避免懷孕期間疼痛。
如果患有口腔炎、口角炎,應充分攝取維生素B2;牙齦出血,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當需要拔牙時,時間一定選擇在懷孕的3~7個月進行。
因為在最初三個月拔牙,容易誘發流產并加重孕吐;而在懷孕7個月后,因身體笨重不便與醫生配合,而且有引發早產的可能。不是治療上必需,一定不要拍牙齒X射線片。必須拍時,應在腹部圍上“鉛橡皮圍裙”,以防放射線危害準媽媽和胎兒。
準媽媽平時可做上下叩齒動作。這樣不僅能增強牙齒的堅固性,同時可增加口腔唾液分泌量,其中的溶菌酶具有殺菌、潔齒作用。
因此,呼吁所有的準媽媽,要注意口腔衛生,孕前已患牙齦炎者,牙齦炎癥狀可加重。有吸煙嗜好的準媽媽,甚至可出現牙周袋,導致牙齒松動。一旦發現有問題要及早治療處理。更希望準媽媽在準備懷孕之前,即做口腔檢查,務必在懷孕前處理好,準備一口好牙,媽媽也會在幸福安詳的呵護期待下,迎接可愛的胎兒
下一篇:懷孕初期的27條“清規戒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孕期穿著“不適宜”影響兩代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