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摘要:血管瘤這個聽上去就很恐怖的疾病,令很多家長聞之色變。到底血管瘤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珠江醫院兒科副主任楊麗華告訴家庭醫生在線,血管瘤的確切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清楚,好發于體重不足1500克的早產兒,其中女嬰較男嬰多見。
受訪專家: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兒科中心副主任醫師 楊麗華教授
新生兒血管瘤是什么?很多父母聞之色變!
我國新生兒血管瘤的發病率在3-8%左右,也就是意味著每年最少有30萬左右的新生兒患有血管瘤,居于嬰幼兒皮膚病的第二位。其中,早產兒、低體重兒發病率高達到20%,相當于5個早產兒里面有1個患有血管瘤。事實上,血管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血管性疾病,確切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清楚,大部分都是良性的。“血管瘤可發生于任何位置,這些紅紅的像‘胎記’一樣的東西,很容易被父母忽視。”珠江醫院兒科副主任楊麗華主任在接受家庭醫生在線采訪時表示,血管瘤好發于體重不足1500克的早產兒,其中女嬰較男嬰多見,大部分嬰幼兒血管瘤通常會在出生后一個月甚至幾個月后才出現。
血管瘤是什么
所謂血管瘤,是一種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一般而言,新生兒75%的血管瘤都是屬于先天性的,大部分在出生后一個月才逐漸顯現出來。造成嬰兒血管瘤的原因是什么?目前發病的機制尚未清楚。“但據目前的研究發現,遺傳性的原因不大。”楊麗華副主任在接受家庭醫生在線采訪時表示,國外的一項調查發現,單卵雙胞胎血管瘤發生的一致性與雙卵雙胞胎相比,無明顯的差異,通俗的說,遺傳因素在血管瘤的發生發展中并不起主要作用。從本質上來說,血管瘤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胚胎發育過程中血管發育失常導致的血管畸形(錯構瘤),是先天性的,占75%。
另一種是因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產生的真性腫瘤,是后天發生的,約占25%,其主要原因是與血管增值有關的生長因子表達過高所致。
常見的血管瘤有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和蔓狀血管瘤。血管瘤的危害,取決于它的生長部位、大小及組織成份。大部分血管瘤患兒在1歲后,毛細血管瘤會自行消退,當然也有例外,楊麗華教授指出,“由于血管瘤可發生于任何位置,如果血管瘤長在臉上、眼球、咽喉等器官,就可能影響這些部位的功能,危害嬰兒健康,這個時候就要積極進行治療。”
預防小兒血管瘤 避免早產是關鍵
與10年前相比,我國早產兒的發生率增加了近半,早產兒在出生后罹患多種疾病的風險遠遠高于足月新生兒,間接上增加了嬰幼兒患血管瘤的幾率。美國《脈管性疾病雜志》刊登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早產兒患血管瘤的幾率是足月產嬰兒的2倍。大部分嬰兒血管瘤患者雌二醇水平偏高,而引起雌二醇水平增高的原因有很多種,
“現代人壓力很大,高齡產婦不斷增多,宮內著床的環境也會發生改變,再加上環境、飲食、藥物使用不規范等變化,孕婦很容易發生早產。”楊麗華副主任指出,嬰兒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發病率的攀升與這些因素有著一定的聯系。她建議懷孕后的婦女應該放松心情,飲食規律,避免早產。
此外,她提醒家長,嬰兒血管瘤一般在出生后一個月才顯現,父母應檢查小兒體表有無異常,尤其注意那些較為隱蔽的部位,比如會陰、腋窩、背部等。一旦發現類似的紅痣或小疙瘩,應從按壓后的顏色變化及是否向外凸出、有無毛發等情況來判斷,必要時帶孩子及時就醫。
下一篇:讓早產寶寶追上足月寶寶的秘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早產兒護理五要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