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本病誘因
上消化道出血十分常見,是食管、胃、十二指腸和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為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胃炎、肝硬化合并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應激性潰瘍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在數小時內的失血量超過1 000毫升或循環血容量的20%。
【主要癥狀】
有嘔血或嘔血和黑便,在出血量較大或腸蠕動亢進時排出暗紅色便。表現因出血量而有不同。
輕度:出血量<500毫升,僅有頭暈、不適、血壓脈搏多正常,血紅蛋白>100克/升。
中度:出血量500~1 000毫升,有頭暈、冷汗,脈搏稍快,血壓稍有下降,血紅蛋白<80克/升。
重度:出血量>1 000毫升,暈厥、冷汗,脈搏增快,甚至休克,血紅蛋白<60克/升。
【就醫指南】
根據臨床表現及大便隱血試驗陽性,即可診斷為上消化道出血。臨床還可根據病史,選擇X線鋇餐造影、纖維胃鏡、B型超聲波等檢查,可進一步明確引起出血的原發病。
【西醫治療】
* 補充有效循環血量:補充晶體液及膠體液(中分子右旋糖酐,宜慢滴,每日不超過1 000毫升),臨床以先補膠體液為宜。
* 中度以上出血,根據病情需要適量輸血。
* 根據出血原因和性質選用止血藥物:炎癥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可用H2受體拮抗劑:西咪替丁200毫克,加小壺(利用輸液器滴管旁插小孔給藥);法莫替丁20毫克,加小壺,每日2次,質子泵抑制劑洛賽克20毫克,加小壺,每日1~2次。亦可用冰水加去甲腎上腺素洗胃。
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用三腔管壓迫止血;同時以垂體后葉素10單位加小壺,再以10單位加入200~500毫升葡萄糖或糖鹽溶液中靜脈滴注,維持4~6小時,再重復,直至血止,高血壓病及冠心病患者慎用。
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可以靜脈注射維生素K1,連續使用3~6日;腎上腺色腙片,肌內注射或經胃管注入胃腔內,每2~4小時1次。以適量的生理鹽水溶解凝血酶,使成每毫升含50~500單位的溶液,口服或經胃鏡局部噴灑,每次常用量2 000~20 000單位,嚴重出血者可增加用量,每1~6小時1次。內鏡下出血:
食管靜脈曲張硬化劑注射。噴灑止血劑:5%~10%孟氏液50~100毫升,局部噴灑,具有強烈收縮作用,能使血液凝固和血管閉塞,少數患者可出現短暫的惡心、嘔吐及上腹不適等不良反應。高頻電凝止血。激光止血。微波組織凝固止血。熱凝止血。
* 如果經保守治療,活動性出血未能控制,宜及早考慮手術治療。
【中醫治療】
中醫根據癥狀及脈象將本病分型,然后進行辨證論治。
◎ 脾不攝血: 癥見病程日久,時發時止,吐血暗淡,黑便稀溏,腹脹食欲不佳,面色萎黃,頭暈心悸,神疲乏力,口淡或口泛清涎,或胃寒肢冷,且舌淡苔薄白,脈細弱。適宜用健脾益氣、攝血扶中的方法治療。
可用中成藥:人參歸脾丸、荷葉丸。
參考方藥:黨參10克、黃芪12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當歸10克、炒地榆12克、炒蒲黃10克、血余炭10克、三七6克、干荷葉10克、炙甘草6克。
◎肝火犯胃型:癥見吐血鮮紅或紫暗,口苦目赤,胸脅脹痛,心煩易怒,失眠多夢,或見赤筋紅縷、梔積痞塊,且舌邊紅苔黃,脈弦數。適宜用清肝瀉火、涼血止血的方法治療。
參考方藥:龍膽草10克、山梔子10克、夏枯草8克、牡丹皮10克、黃芩10克、生地黃15克、生白芍10克、茜草10克、炒地榆10克、紫珠草10克。
◎胃中積熱型:癥見吐血紫暗或成咖啡色,甚則鮮紅,常夾有
食物殘渣;口臭口苦,心煩不安,大便色黑如漆,且舌紅苔黃,脈滑數。適宜用清胃瀉熱、降逆止血的方法治療。
可用中成藥:新清寧片。參考方藥:生大黃1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生地榆10克、紫珠草10克、茜草根10克、血竭5克、生甘草6克。
◎瘀阻胃絡型:癥見便血或伴吐血,血色紫黯,或有血塊,胃脘疼痛,痛有定處,痛如針刺,且舌質紫或有瘀點,脈細澀。適宜用祛瘀止血、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療。
可用中成藥:云南白藥。
參考方藥:生蒲黃10克、五靈脂6克、茜草12克、延胡索8克、川楝子10克、三七5克、花蕊石12克、旱蓮草15克。
【預防與保健】
精神放松,靜臥休息,避免情志刺激。
飲食清淡、易于消化,大出血者暫禁食, 一般則給予流質飲食。
積極治療原發病,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下一篇:10歲女孩誤吞繡花針,醫生稱可隨大便排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現在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