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今年10月10日是第22個世界精神衛生日。近年來,兒童精神疾病的發病呈現上升趨勢。專家表示,不少人成年后患有的精神疾病其實都起因于兒童及青少年時期,這一時期也是疾病治療的關鍵時期,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不少患者仍然可以融入正常的生活中。
家庭環境是兒童精神疾病誘發因素
“通常所說的兒童精神疾病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含兒童精神及心理方面的諸多疾病,兒童多動癥、抽動癥、孤獨癥、自閉癥、情緒障礙、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等,都屬于兒童精神疾病的范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主任崔永華說。整體來講,兒童精神疾病的發病呈現出上升趨勢。從實際情況來看,不少應該住院治療的兒童由于各種原因,包括家長對治療的不認可等,最后并未入院治療而拖延病情。
崔永華介紹,兒童精神疾病的致病原因目前還不明確。但可以確定,兒童本身所處的家庭環境等是精神疾病的誘發因素。
早發現、早治療有望恢復正常生活
精神疾病的治療因病種不同而有所區別。總的來說,這是一個比較綜合的過程,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行為治療。藥物治療主要用于控制患者的疾病癥狀,同時需要一些行為訓練作為輔助手段。
在治療模式方面,崔永華說,患者一般會在醫院接受為期一個月左右的綜合治療,在患者的急、重癥狀得到緩解及控制后,一般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繼而轉入一些康復機構或在家中進行后續治療。由于精神疾病本身存在反復性,患者在出院后仍需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
崔永華說,很多人在成年后出現的精神疾病其實起因于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從治療角度來說,在兒童及青少年階段盡早發現病情并進行治療,對于兒童在成人后的生活及對社會的適應程度,都是有益的。“患者成年后對社會生活的適應取決于病情的恢復程度,很多兒童在經過治療后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 病種例解
抑郁癥:兒童、成人癥狀有所區別
崔永華解釋,兒童抑郁與成年人抑郁在臨床中的表現有所區別,兒童抑郁主要表現為心煩、不高興、亂發脾氣、不愛說話及認為任何事情都沒意思、與父母、老師對抗并產生逆反心理等等。
成人抑郁表現為對于任何事物都沒有興趣,即便是先前感興趣的事物,而兒童抑郁則仍會為先前感興趣的食物而高興。
孤獨癥:需生命全程行為干預
孤獨癥的發病年齡一般在3歲之前,癥狀主要表現在社會功能方面,包括社會交往、交流及行為刻板、興趣下降等,社會功能障礙、行為興趣刻板及語言溝通障礙等三大核心特征。
孤獨癥目前仍無法徹底治愈,需要采取生命全程行為干預,治療中主要采取特殊教育與行為干預相結合的方式,其中,社會技能的培養是一個重要方面。
■ 專家建議
家長可注重進行橫向、縱向比較
與成人精神疾病相似的地方在于,兒童有時也會出現一些沖動行為,如打人等,也會對周圍人造成威脅。崔永華指出,家長作為非專業人員,并不具備精神疾病的專業知識,平時可以注重觀察兒童的舉動,并進行橫向與縱向的兩個比較以進行初步判斷。“如果孩子突然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與之前不一樣,尤其是性格、脾氣方面,如果這種變化是消極的,家長最好引起注意”,崔永華建議。另外,家長還可以將兒童的情況與同齡兒童進行橫向比較,以多動癥為例,在家中往往不易被發現,但在學校時則相對容易。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下一篇:8歲男童被黃蜂蜇300多針,血液過濾十遍成功獲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尿床,中醫療法來幫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