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4至10歲兒童期的孩子經常莫名發呆,叫叫也沒回應,家長不要誤以為是因為孩子大了,有心事了,其實這可能是“兒童失神癲癇”!在小兒神經科,類似這樣的兒童失神癲癇患兒不少見。專家提醒,家長千萬別疏忽大意,兒童失神癲癇是一種看不到抽筋的癲癇,應及時了解孩子的“心事”,找醫生診斷,警惕可能是癲癇在作怪。
讀小學的小明(化名)最近總是莫名其妙地發呆,正在做的事突然停止了,叫叫他也沒有回應,有時候手上的東西還掉到地上。平時小明吃得好、玩得好,說話、運動都沒有什么改變,媽媽以為孩子大了,有心事了。但仔細觀察,發現小明發呆現象越來越嚴重,最終陪孩子到醫院檢查。在小兒神經內科門診,醫生幫助小明媽媽一點點回憶:孩子什么時候開始出現這種現象?發呆前有什么不舒服嗎?發呆時有沒有其他小動作?發呆后有沒有不舒服?他自己知道發呆過程嗎……然后醫生拿出一張紙,讓小明用力吸氣再吹起,像吹滅蠟燭一樣一次次地重復著,大概20多秒后,小明突然停止了吹氣,眼睛愣住不動了,叫他也不知道,幾秒鐘后緩過神來,吸了口氣,繼續吹起,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這是怎么回事?媽媽開始擔心。醫生開出一張腦電圖申請單,進一步檢查,結果顯示“不正常”。
像小明這樣的情況小兒神經科醫生經常遇到,家長常以為孩子只是有心事,或者不想讀書了,來就診時一般都表現比較頻繁或影響到上課,甚至成績落后。仔細回憶整個發作情況很重要,結合對孩子的查體和腦電圖檢查,醫生會慎重做出“兒童失神癲癇”的診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科柴毅明副教授分析說,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癲癇綜合征,所謂“特殊”就是它在兒童期(4—10歲)發生,有著特定的發作形式和腦電圖。家長往往不能理解孩子發呆就是癲癇,更不能接受需用抗癲癇藥治療。
確實,傳統印象中癲癇就是“羊角風”、“抽筋”,但有些癲癇的發作形式可以不動,兒童失神癲癇是一種看不到抽筋的癲癇。癲癇不等同于不治之癥,千萬不要“談癲變色”,80%左右癲癇可用藥控制,有些類型癲癇還可自行恢復。像小明所患的兒童失神癲癇就是一種預后較好的類型,只要注意到這樣的現象,及時就醫,醫生會作出合理診治,不耽誤孩子學習和生活。
柴毅明副教授提醒,如果出現類似發作一般也是觀察為主,保護其不要有外傷或窒息,大多幾秒鐘就自行緩解。對所有癲癇患兒,都要避免其過度疲勞,避免長期打電玩看電視,避免咖啡、可樂、含糖過高飲料的攝入,以及周圍負面情緒影響等。規律作息、合理飲食、舒暢心情,對孩子病情控制十分重要。此外,有些孩子發呆同時還有其他表現,如:跌倒、抖動,甚至肢體僵直等,更需及時就醫,排除其他類型的癲癇。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影響孩子認知或在意識不清的情況下出現窒息、外傷等意外,危及生命。 記者 許沁
下一篇:12歲男孩腦中風,原來他是“小糖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眼外傷要即刻醫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