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一旦寶寶發燒,愛子心切的媽媽們常常會亂了手腳。其實,發燒是兒童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提早跟專家學習正確的處理方法,做個智慧的“高健商媽媽”,才能做到臨危不亂、從容面對。
體溫沒超過38.4℃,別著急吃退燒藥
不少媽媽覺得只要寶寶發燒了,就應該馬上給孩子吃退熱藥。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一般情況下,當寶寶體溫低于38.4℃時,不建議使用藥物退熱,此時做媽媽的可以采用物理方法來降溫,如:多喝水,溫水擦身等,同時密切注意病情變化。
媽媽可以這么做
√ 泡溫水澡:洗個溫水浴,能使寶寶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加速熱量的散發,對降溫非常有好處。但是記得做好浴后保暖措施,否則容易導致風寒加重病情。
√ 溫毛巾敷身體:用高于體溫的溫濕毛巾擦拭身體,重點是頭、腋下、四肢等部位,促進身體散熱。可準備3塊大浴巾,在溫度沒降下時輪換擦拭。
√ 提高室溫、少穿衣:少穿衣服并把室內溫度調高,這樣可以使人體達到自然的不顯性地出汗,以帶走部分身體熱量。
媽媽不能這么做
× 用冰袋敷:平常散熱是靠皮膚的主動散熱,血管舒張了熱出來,收縮熱在體內,而冷敷就使熱收縮在體內。用冰袋敷身體會讓更多的熱聚集在體內無法散出,嚴重的會導致孩子發生高熱驚厥。
× 用酒精擦全身:酒精特別容易揮發,它只會帶走體表的溫度,不會起到退燒的效果。同時,酒精降溫需要擦頸部、腋窩、腹股溝等有大血管的地方,一般媽媽不好掌握部位。而且酒精屬于易燃物,使用不當容易出現危險。因此,不建議在家庭中使用酒精降溫。
× 多穿衣服捂汗:捂汗退燒是老一輩人的土法子,并不能改善孩子的發燒癥狀。而且,如果寶寶本身水分補充不足,捂汗還容易因出汗太多而導致脫水,也不建議在家使用。
關于自行服藥的6 個健康提醒
38.4℃是人體發燒的警戒線,孩子的體溫一旦超過38.4℃就容易出現高熱驚厥的危險,所以當孩子的體溫超過這個數值后,就要及時服用退燒藥。但是服藥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 別重復給藥
不少媽媽心急,服一種退熱藥降溫不明顯就馬上換另一種,或半小時內沒退燒,又多服幾次或將劑量增加。專家提醒:由于藥量過大或各種藥物的藥效持續時間不等,混用可能使藥效重疊,結果燒退得太猛,容易造成虛脫或低體溫等新問題。正確的做法是:服下退熱藥后的4~6 小時內不要重復用藥,也不要再使用其他退熱藥。
◎ 兩種退燒藥交替服用
普通的退燒藥常含有兩種成分: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這兩種化學成分不一樣,代謝速度也不一樣,交替使用效果往往會更好,還能減少對身體的副作用。建議可每次輪換吃,每4~6 小時吃一次。
◎ 別亂用退燒藥
阿斯匹林有退燒的效果,但小于12歲的孩子禁用。也別用激素作為退燒藥物,如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雖然會有短時退燒效果,但如果體內有細菌感染的話,會使后果更嚴重。
◎ 看體溫、看體重來服藥
應該按體溫高低來吃退燒藥,而不是絕對按時間來吃。另外,在藥物劑量上,要根據體重按照說明書上的計算方式來選擇,而不應僅以年齡劃分。
◎ 輸液退熱未必快
不少媽媽迷信輸液退燒快,其實,只要寶寶的消化道正常,不會出現頻繁的嘔吐,吃藥能起作用,就不必通過打針輸液方式供給藥物。只有出現高燒(39℃以上)持續不退,全身狀況特別差且血相檢查發現白血球增高時,才需要通過靜脈輸液。
如何照顧發燒中的寶寶?
◎ 多補水和VC
寶寶生病后,大都缺乏食欲,這時不要強迫進食,但應大量飲水。如果出汗多,還要在水里面加點兒鹽。還可把橙子、西柚等維C含量高的水果榨汁給寶寶喝。
◎ 少吃蛋白質食物
寶寶發熱時,應少食多餐,并注意以流質、半流質、營養豐富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條湯、面片湯、粥等為佳,同時吃一些含水豐富的水果或者喝混合鮮榨蔬果汁。
◎ 不宜亂吃中藥
很多媽媽遇到寶寶發燒就會選用一些清熱解毒藥,如清開靈、雙黃連、小兒退熱沖劑等。事實上中醫退燒有10 余種方法,如發汗退熱、瀉下清熱、養陰清熱等等,運用時需辨癥施治,用得對癥,高燒往往很快可退;用得不對,適得其反。清熱解毒藥大多苦寒傷胃,寶寶用后容易拉肚子。使用中藥要謹慎,最好請中醫兒科大夫把關后再服用。
◎ 別擔心燒壞腦子
有些媽媽總是擔心發燒會燒壞腦子。其實,人體大腦細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通常要在42℃以上才會被破壞。所以40℃以下的發燒,并不會對腦神經組織造成直接傷害,因此不用擔心發燒使“腦子變壞,智力變差”。只有寶寶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伴有發熱時,腦質本身受到病毒或毒素破壞,才會損傷到腦細胞。
多少度才叫發燒?
要相信溫度計,而不是你的手!發燒是指寶寶體溫的異常升高。媽媽的手不是體溫計,不能準確測量寶寶的體溫,而健康寶寶的腋下體溫應為36℃ ~37℃,只有超過37.4℃才可以認為是發燒。但是要知道寶寶體溫在某些因素影響下常會出現一些波動,例如傍晚體溫往往比清晨高一些。
寶寶進食、哭鬧、運動后,體溫也會出現暫時升高。另外,衣被過厚、室溫過高等也會讓體溫略微升高。如果寶寶有這種暫時的、幅度不大的體溫波動,只要他的一般情況良好,精神活潑,沒有其他難受的癥狀,通常也不應該考慮是發燒。
什么情況下應該趕緊去醫院就診?
隨時觀察發燒中寶寶的各種癥狀,如果僅僅是流鼻涕、打噴嚏、喉嚨痛、咳嗽等,可繼續觀察一兩天,如果出現高熱不退、劇烈咳嗽、腹瀉、皮疹等癥狀,或者孩子沒精神了,蔫了,就要警惕其他疾病或并發癥,應該立即去醫院就診。
專家觀點:發燒未必一定是壞事
雖然作為媽媽最害怕孩子生病發燒,但實際上,發燒對寶寶的健康發育也是“有功”的。發燒表明孩子機體的免疫機制好,因為發燒是人體的重要自我保護手段之一。多數發燒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發熱時體內代謝加速,血液循環加快,有利于病原毒素更快排出;發燒還可以刺激免疫系統,有助于吞噬細胞對病原體的清除作用。所以,寶寶偶爾發燒有利于增強他的抗病能力。
下一篇:隱睪癥,少小不醫老大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咳嗽的4種對癥食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