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專家認為一般用藥物化療即可達到治療效果,尤其是小兒“急淋”
●專家建議在小兒“急淋”的“全國方案”中增加“超高危”級別方案
●低危“急淋”患兒應降低化療強度 超高危“急淋”患兒應加大劑量
日前,在今年春晚上表演《剪花花》的7歲小童星鄧鳴賀被確診患上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消息再次將小兒白血病這種“兒童病”引入公眾視線。白血病有哪些種類?其發病原因是什么?家屬在求醫過程中存在哪些誤區?白血病都需要骨髓移植嗎?醫院在治療過程存在哪些問題?如何預防并及早發現?記者日前專訪了我國著名兒童血液病專家、全國經濟方案治療小兒白血病協作組組長、兒科教授吳梓梁。
吳梓梁介紹,我國每年新增白血病的發生率為十萬分之三到五,其中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占1/4左右。然而,目前我國小兒白血病治療的“全國方案”只有低危、中危、高危三個級別。由于分級過于“粗放”,“全國方案”缺乏個體化,導致低危患兒過度治療,高危患兒治療不足。他認為,“全國方案”應該增加“超高危”治療方案,防止治療不足;此外,低危患兒應降低化療強度,取消后期的強化治療,防止化療過度。他還提醒,認為小兒白血病都要骨髓移植是誤解,其實絕大多數小兒白血病,尤其是“急淋”患兒不需要骨髓移植。
醫學指導/全國優秀兒科醫師“感動未來獎”獲得者、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專家、廣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經濟方案治療小兒白血病協作組組長、兒科教授吳梓梁
病因分析
與遺傳、環境因素、病毒感染及免疫缺陷有關
吳梓梁介紹,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簡稱“急淋”)和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簡稱“急非淋”)。
我國每年新增白血病的發生率為十萬分之三到五,其中“急非淋” 占1/4左右。表演《剪花花》的小童星鄧鳴賀患的就是“急非淋”。“所有非淋巴細胞來源的急性白血病,都屬于‘急非淋’。”
“現在給人們的印象是,得白血病的人越來越多了。”吳梓梁說,其實這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過去醫療條件差,老百姓的經濟條件也差,因此,診斷率比較低,很多病人發病死亡了也沒有去醫院,或者醫院沒有診斷出來,現在連縣級醫院都可以診斷白血病,而且經濟條件許可的家庭也增多了,因此確診率相應提高了,就診病例也是逐年增多了;第二個因素是跟環境污染加劇無不關系,因為白血病的發病主要與遺傳、環境因素、病毒感染及免疫缺陷有關。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些白血病的致病因素還沒有相關的對照性研究。”他說。
“急淋”治療
過度治療:10%低危患兒因下藥過猛導致并發癥
吳梓梁說,關于小兒“急淋”的治療,全國小兒血液組按低危、中危和高危三個程度提出了一個相對比較統一的治療方案,通常被稱為“全國方案”,全國很多醫院都是依此方案進行治療。
“然而,我和我的團隊在多年的實踐中發現,這種分級過于‘粗放’,將‘急淋’患兒簡單地分成低危、中危和高危還不夠。”他說,不同的病人,病情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病人,不同時期的病情也有所不同,治療方案也應有所不同。如果按照低危、中危和高危的分級簡單地用“全國方案”去“套”,會存在低危患兒治療過度、高危患兒治療不足的問題。
吳梓梁介紹,按照“全國方案”,所有被列入“低危”的“急淋”患兒,在經過半年的治療后,需要約每三個月回醫院進行一次維持期的強化治療,每次花費1萬元左右。這種強化治療一共要做6~8次。因此,三年的治療下來,一個低危的“急淋”患兒要花十多萬,有的甚至更多。
“對于很多家庭來說,這無異于天文數字,這使得很多家庭放棄了對孩子的治療。”他說,放棄對孩子治療的家庭有80%以上是由于經濟原因。“一旦家長放棄對孩子的治療,無論病情輕重,沒有經過治療的白血病患兒都會在半年內死亡。”
而另一方面,對低危患兒過度化療,會帶來很大的副作用,從而并發癥。“這個比例約在10%左右。”
降低化療強度:治療效果一樣 費用可以減一半
吳梓梁說,他早在2005年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提出了針對低危患兒的“降低化療強度的方案”,由于減少了不必要的化療,病人的花費也少了,所以又被為“經濟方案”。他解釋,“經濟方案”主要是降低了部分化療藥物的劑量及取消了低危患兒在維持期的強化治療。從2005年開始到現在,他和他的團隊已對30多例低危“急淋”患兒采用了“經濟方案”的治療,治愈率高達94%。
“而且‘經濟方案’的費用比‘全國方案’減少一半左右,平均只需6萬元左右。”他說,這既讓更多的患兒家庭“敢”把孩子送進醫院接受治療,也避免了患兒死于因過度化療導致的并發癥。
治療不足:10%超高危患兒因用藥不足而導致復發
“與10%的患兒治療過度相對的是,目前的白血病治療‘全國方案’中還存在著對高危患兒的治療不足。”吳梓梁說,白血病的病程差別很大,即使是高危這個級別的白血病,差異也是很大的,其中有一部分已經是高危中的高危,如果按照“全國方案”一刀切地治療,這部分高危病人就存在著治療不足的問題。
吳梓梁說,治療不足主要表現為藥量不足。“對高危患兒的藥量不足,就會容易導致復發,一復發就意味著治療失敗,也就是意味著部分病人死亡。”他說,白血病不管程度如何,只要一復發,就很難治愈。“大約有10%的超高危患兒因用藥不足導致復發。”
吳梓梁分析,白血病治療最關鍵的是病發的前半年的治療。“半年是個關卡。”他說,“前半年最危險,很多病人后來復發,也是前半年種下的‘種子’。因此,如果前半年用藥不足,患兒很容易復發。”
他說,五年也是一個關鍵節點。如果五年內沒有復發,基本上可以算是治愈了。“因為患者如果5年內沒有復發,絕大多數不會再復發。”
加大用藥劑量:“超高危”患兒復發率明顯降低
“如果要按白血病的嚴重程度來劃分等級,至少要增加一個‘超高危’,這樣才可能避免高危患兒因用藥不足導致復發而死亡。”吳梓梁說,他們在“全國方案”的基礎上,制定了一個針對高危白血病患兒的“超高危”方案,主要做法就是對超高危患兒提高用藥量。
比如用于“急淋” 治療的甲氨蝶呤,“全國方案”規定每次最高只能用5克,但他和他的團隊每次用8克;再比如同樣用于“急淋”治療的阿糖胞苷,按“全國方案”,高危患兒早期在鞏固療程應用總量是6-8g/m2,但他和他的團隊用到了12-18g/m2。
“采用我們的‘超高危’治療方案,明顯減少了高危患兒的復發率。”他說。
“急非淋”治療
加大阿糖胞苷劑量治愈率提高
吳梓梁說,相對于“急淋”比較高的治愈率,“急非淋”的治愈率較低。因此,過去只有20%~30%的治愈率,近10年來,由于化療強度的增加,國外對“急非淋”的最好效果是治愈率達到60%~70%。
在“急非淋”的治療上,吳梓梁和他的團隊獨創了一個方案,就是更進一步加大阿糖胞苷的劑量。“國外是在一個療程的第一、第三、第五天使用,每天6g/m2,一個療程共18g/m2,而我們一天的劑量是6g/m2,連續用6天,一個療程共用36g/m2。”吳梓梁說,他這樣加大阿糖胞苷的劑量是有根據的。他是根據國外的研究成果而制定的。
他說,采用這種方案,取得了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在他治療病例中,其中有一例停藥10多年了仍然存活。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我們這個方案的應用需要硬件和軟件配合,要有良好的化療環境,還要有一個有經驗的血液專業治療組。”他說,“這需要很豐富的經驗。”
專家觀點
化療引致血小板減少不需馬上補
吳梓梁還提出一個觀點,在白血病治療中,因為化療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未必需要馬上補充。
“化療的確會抑制血小板的生成。”他說,一個人的正常血小板數量應在100X10"9/L以上。按照白血病治療“全國方案”,一旦血小板數量降到20X10"9/L以下,就必須輸注血小板。
但是,他在實踐中發現,因為白血病化療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即使再少,極少引起顱內出血。
他說,另一方面,在化療過程輸注血小板只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因為輸入之后3~5天,這些輸入的血小板就“作廢”了,血小板多了還會有抗體。“而且,化療的藥性一過,副作用一減少,病人的血小板就會升上來。”
“我們有個病人,曾經有42次血小板降到10X10"9/L以下,有幾次甚至降到了0,我們都沒有幫他補充輸注血小板,”他說,“我們輸注血小板的指證非常嚴格,其中一條是在病人的血小板降到5X10"9/L以下,同時又有嚴重感染時才補充輸注血小板。”
吳梓梁說,這也是為了盡量幫病人減少費用。“輸入血小板,一個單位就要花1400多元,如果一降到20X10"9/L以下就輸,對病人來說,那是多么沉重的經濟負擔。”
認識誤區
患了白血病等于被宣判死刑?
“長期以來,人們都以為孩子一旦被確診為白血病,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吳梓梁說,很多家庭只要孩子得了白血病,就覺得治愈無望,不再為孩子進行積極治療,從而使得孩子無法得到根治。
“但事實上,小兒白血病是可以治愈的,而且治療率很高,尤其是‘急淋’。”他說,我國小兒白血病的治愈率是75%,但如果是對治療白血病有經驗的醫院,小兒白血病治愈率可達80%,甚至更高,這已經跟國際水平接近。尤其是低危白血病患兒,治愈率更是可達90%。“可是,享受這一成果的患兒卻不到8成,很多家庭放棄對孩子的治療,實在是可惜。”
吳梓梁說,相對而言,“急非淋”治療難度更大,治療成功率約只有50%。
治療小兒白血病都要做骨髓移植?
“很多人一聽白血病,都以為肯定要做骨髓移植,也就是造血干細胞移植。”吳梓梁說,這是人們長期受白血病題材的影視劇和部分媒體誤導的結果。由于骨髓移植高昂的花費,讓許多有白血病患兒的家庭望而卻步,不少人放棄了對孩子的治療。
吳梓梁說,事實上,絕大多數小兒白血病都不需要骨髓移植,尤其是“急淋”患兒,只要通過化療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事實上,小兒白血病骨髓移植的治療方法在醫學界已基本被否定。
他說,骨髓移植首先是花費巨大,動輒四五十萬元,而且目前的化療效果已達到與骨髓移植相當,再者骨髓移植還有很多遠期并發癥。。
“所以,我們不主張通過骨髓移植來治療初診治的小兒白血病。”吳梓梁強調,骨髓移植指征應嚴格而避免過寬。“我個人主張,只有到了高危階段且多次復發,才去嘗試骨髓移植,不過治愈率也并不高。”
特別提醒
發燒兩星期伴出血性皮疹馬上就醫
在小兒白血病的預防上,吳梓梁說,一是要注意家居的環保,二是孩子要多曬太陽多運動,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他也提醒,孩子如果連續發燒兩個星期以上,同時伴有出血性皮疹(疹子輕按之后仍不褪色),應馬上帶孩子就醫,檢查孩子是否有肝脾淋巴結腫大,并做一下血常規檢測,必要時做骨髓穿刺檢查。此外,如果發現孩子長期貧血,臉色蒼白,也要引起警惕。
他還特別提醒,家長不要病急亂投醫,要選擇正規的大醫院治療。“因為白血病一旦治療失敗,復發后就很難治療。”文/記者黃蓉芳
下一篇:十個小學生就有一個患高血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治療蕁麻疹要自內而外調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