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每一位家長或許都曾經告訴過孩子,付出汗水就會收獲果實,付出善良就會收獲感謝,但現實生活往往并不是這樣。
一次,我帶著8歲的小怡在街上走。剛下了點雨,地面濕濕的,一個推水果車的大叔不小心摔了一跤,蘋果滾落一地。小怡跑上前去撿起一個蘋果,大叔急了,大聲呵斥:“莫要亂來,哪家的野孩子!”也許是受到了驚嚇,小怡把蘋果往地上一放,立馬跑回我身邊,幾乎要哭出來了。
我拉著小怡的手,走到大叔的身邊,笑著對他說:“大叔,您可能誤會了,孩子是想幫你撿蘋果。”可是大叔頓了一下,依舊冷冰冰地說:“不用了,我自己來!”
好一會兒,我和小怡都默默地走著。看得出來,剛才那一幕對她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在小怡的經驗里,每次給予別人幫助,別人都會樂意接受并說一聲“謝謝”,但這次的事情顯然超出了她的經驗,如果不好好引導,可能還會在心里留下陰影。
于是,我挑起話頭,裝作自言自語:“剛才那大叔的話真是讓人想不到啊!”
“阿姨,我要幫他的忙,他為什么還罵我啊?”小怡的眼淚終于忍不住流了下來。
“那是大叔誤會了你,但我們已經向他做了解釋,他也已經知道了,不是吧?”
小怡想了想:“是的,可他也應該和我們說聲謝謝啊!老師說了,無論接不接受幫助都得說聲謝謝。”
“也許他忘記了吧,但是,我們去幫助他難道就是為了得到他的感謝嗎?”我摸摸小怡的頭反問道。
小怡遲疑了一下,堅決地說:“不是的!”
“這就對了,我們不是為了讓他感謝才這么做的!所以他沒有感謝我們,我們也不需要計較,知道了嗎?”
小怡點點頭,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
“那以后再遇到這樣的事,你還會去幫助他們嗎?”
“當然會啦!”小怡說完,蹦蹦跳跳地跑到前面去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常會遇到類似的事:做了好事卻沒有得到感激,甚至被誤解。這時,家長需要采取適當的方式讓他們明白:幫助別人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是發自內心的善意,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并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感謝。我們幫助了別人,我們就快樂了,即使被人誤解,也要積極地面對。
幫助別人不是為了感謝,這樣就不會因別人的誤解而傷害自己,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是真正善良的人。
下一篇:家長的家庭感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