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會兒電視,再多吃一塊餅干,再多聽一個睡前故事……孩子類似這樣“沒完沒了”的要求常常讓父母難以應(yīng)對。
誰都不希望成為煞風(fēng)景的人,父母更不愿意總掃孩子的興,但總得讓孩子知道凡事都有節(jié)制、必須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吧。于是,一些家長想盡辦法平衡這一矛盾,可大都收效甚微。失敗原因有二:
1.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機會不多,他們剛剛主宰了一小會兒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樂的時光,可是大人一聲令下“時間到了”,就要將他們自我掌控的權(quán)利奪走,想一想,他們怎么會樂意呢?
2.父母往往說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nèi)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心理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比如當大人宣布“孩子,你還可以玩10分鐘”時,最終他們得到的時間可能只有5分鐘,也可能長達30分鐘。他們意識到大人的立場并不那么堅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通過發(fā)脾氣、撒嬌、軟磨硬泡等讓大人有所松動,而事實上,大人的做法也常常是遂了他們的心愿。
究竟父母怎么做,才能讓孩子不再“沒完沒了”地提要求呢?
第一步:清楚地亮出自己的底線
與其給孩子一顆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的央求而再給他第二塊糖果,還不如一開始就告訴孩子“你可以吃兩顆糖果”;與其告訴孩子該關(guān)電視睡覺了,之后又因為經(jīng)不住他“再多看5分鐘”的軟磨硬泡而先后妥協(xié)兩次,還不如一開始就聲明“你還可以多看10分鐘”。
再三的妥協(xié)讓步無異于獎勵孩子依靠糾纏不休達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對孩子的要求時應(yīng)讓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線。
第二步:做好離開的準備
舉例來說,你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你們該回家了,你要先通知孩子:“你還可以和表哥玩10分鐘。”在時間到之前你應(yīng)該做好離開的準備,把東西收拾好,并和朋友道別。等10分鐘一到,就對孩子說“時間到了,我們走吧”,然后立刻抬腳走人。如果不這樣,下次你說“時間到了,我們走吧”時,孩子很可能將你的話當耳旁風(fēng)。
第三步:堅決不讓步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能會耍五花八門的小把戲,這時家長一定保持平靜,不要妥協(xié)。如果孩子賴在地上不肯起來,不要理會他,將目光從他身上移開,然后微微轉(zhuǎn)身,裝作要離開,一般情況下他會跟上來。
如果孩子就是不起身跟來,你可把他抱起來。此時應(yīng)盡量保持平靜,并將你的臉轉(zhuǎn)向一邊,不要與他面對面。不管他怎么尖叫和反抗,都不要理會。
如果孩子更加激烈地反抗,那就給他一個“警告”,告訴他可能會面對什么“后果”。為了讓這一招行之有效,“后果”最好是取消他很在意的某件東西或者做某事的計劃,比如不讓他看電視、不讓他玩最喜歡的玩具等。
記住,每次堅守自己做出的決定,就是在維護自己的權(quán)威。我敢保證,在以后應(yīng)對孩子“再多一次”的要求時,你會覺得越來越輕松。
下一篇:建立積極正面的養(yǎng)育態(tài)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讓孩子重視父母的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