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媽媽,我對你說
媽媽:
您擅自地拿我的東西送給別人,居然都不跟我商量一下。為什么不問一下我的意見?畢竟這些東西是我的啊。
您說:“這些衣服你根本就不再穿了,放著也是占地方。我把你用不著的東西送給人家怎么啦?我不送你不鬧,看到我送人,你就鬧,你這不是無理取鬧嗎?”媽媽,您的一番發言,結果錯的反倒是我了!那個玩具熊,那是我考取班里第一名的時候,爺爺買給我的獎品。我怕弄臟了才放到柜子里的,您卻說那是我不要的東西,要送給別人,你問過我嗎?
有關我的事情,你很少跟我商量。就拿上次您給我報繪畫班來說吧,您聽瑤瑤媽媽說現在特別流行讓孩子學繪畫,您沒跟我商量就給我報了一個。我平時就不太喜歡上美術課。那個月,我硬著頭皮去學了一周的繪畫,最后還是放棄了,我根本就不喜歡畫畫,也沒有畫畫的天賦。您就這么擅自做主,不僅浪費了錢,還耽誤了我不少的時間。
我希望以后有關我的事情,您都能跟我商量一下,好嗎?
女兒:佳音
媽媽要懂的心理學:孩子希望自己的事情家長能跟他商量著做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家長的長幼尊卑的觀念很強,習慣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來教育孩子,命令孩子,替孩子做主。有的父母甚至認為,同孩子商量事情就會喪失家長的威信。顯然,這樣的父母并沒有從內心把自己與孩子的地位放平,沒有以一種客觀、公正的姿態來對待孩子的事情。
聰明的父母會以一種商量的方式處理孩子的事情,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孩子在情感上的收獲很快會回饋給父母,孩子會更愿意向父母敞開心扉。
而且,隨著知識的積累和生活閱歷的不斷增加,孩子漸漸地希望能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這種心理變化,為孩子創造更多的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凡事多與孩子商量。這個過程,不僅可以鍛煉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有效地增強親子關系。
另外,在家庭中,這種公平、民主的家庭關系,會讓孩子的身心產生愉悅之感,也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民主意識,增強孩子的素養。
換種方式愛孩子1.全程監管,不如讓孩子自己決定
放學后,媽媽等了40多分鐘才看到寧寧從學校里走出來。媽媽責備道:“怎么耽誤了這么久才出來?讓我等了你這半天!”
寧寧一臉興奮地對媽媽說:“我去參加學校合唱隊的選拔賽了,雖然參加的人很多,但是我覺得我表現不錯,應該能進入校合唱隊!”
寧寧剛說完,媽媽就抱怨說:“你沒跟我商量,怎么就擅自做主,去參加什么合唱隊?你看看你那不上不下的成績,你哪兒還有時間去參加那些亂七八糟的跟學習無關的活動啊?明天你就跟老師說你不去了,成績不好就老老實實地學習,別再分 心了!”
寧寧望著媽媽,也不敢辯解了。第二天,她不得不告訴老師,她不能參加合唱隊了。但是她的成績并沒有因為放棄參加合唱隊而提高,反而漸漸地下滑了。
家長總是習慣性地做孩子的決策人,認為孩子還不能很好地辨明是非,所以,家長把孩子的主動權放在了自己手里。其實,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日益增強,他們也會出現很強的自我支配的欲望。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不喜歡讓父母包辦了,對待各種事情他們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意愿。
家長忽視孩子的心理特點,為孩子做決策或者完全左右孩子的決定,將會影響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小則使孩子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形成依賴的習慣,大則引起他的逆反心理,凡事跟你對著干,誤人誤己。
2.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
小蕓的爸爸媽媽要出差一個月的時間。爸爸媽媽商量:這段時間正逢暑假,就把小蕓送到鄉下的爺爺家,等出差回來后,再把小蕓接回家。
把小蕓送去爺爺家的前一天晚上爸媽才告訴小蕓:“明天送你去爺爺家,今天晚上你把作業和要帶的東西收拾一下吧。”
小蕓聽了媽媽的話,情緒特別激動,她沖著媽媽大喊道:“為什么要送我去爺爺家?為什么不跟我商量一下?我不去!不去!我明天還要跟同學去寫生!我不去爺爺家!不去!”
看到小蕓反應這么大,媽媽生氣地說:“我和你爸爸出差,你不去爺爺家誰來照顧你?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你明天去爺爺家,沒什么可商量的!”說完轉身去廚房做飯去了。
小蕓呆呆地望著媽媽的背影,想著明天和同學的約定,傷心地哭了。第二天,小蕓還是被爸爸媽媽送到爺爺家。一個月之后,媽媽來接小蕓,爺爺告訴媽媽:小蕓這一個月都沒怎么笑過,每天都悶在屋子里,吃的東西也很少。果然,媽媽看到小蕓瘦了不少,心疼地想抱抱她,可是小蕓卻冷漠地走到一邊,沒有理媽媽。媽媽這才看出來,這一個月來小蕓一直都在生她的氣。這下媽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她趕緊向小蕓道歉,并保證以后再也不會這么做了,小蕓的情緒這才有一些好轉。
在生活中,像小蕓父母這種家長作風強烈的家長不在少數。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也一直處于被決策的地位,即便心里再有不滿,也只能按照父母的決定去做。這種情況下,父母在孩子心中就成為了一個獨裁者,以后孩子如果有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和家長商量。
家長教育孩子不是單方面的輸出,而是一種思想的互動。如果家長一味地認為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而忽視孩子的看法,那么最后的結果就會與初衷背道而馳。
3.不要命令孩子,學會用商量的語氣跟孩子說話
生活中,媽媽常常對著看電視的孩子大喊:“別看了!趕緊寫作業去!”想讓孩子幫忙時,就會喊:“XXX,快去把拖鞋給我拿來!”在這種命令的口氣下,孩子只有服從和執行的份兒了。其實,媽媽的這種表現是把孩子當做了自己的一件私人物品,沒有拿孩子當做一個平等的對象來看待。
當然,有些媽媽還會有理由說:“自己家的孩子,難道還跟他客氣?我這樣對他說話,反倒顯得更親近。”但是,孩子從媽媽的這種語氣中,并不能感覺到親近,反而覺得媽媽是高高在上的,疏離了母子情分。
媽媽要注意,不要總是命令孩子做事情,可以采用商量或提醒的語氣。例如:“XXX,是不是到了該寫作業的時候了?你是想現在寫呢,還是想過五分鐘再寫?”“XXX,你愿意幫媽媽把拖鞋拿過來嗎?”孩子在這種商量的口吻下,自然愿意配合媽媽的要求,這樣既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又能讓孩子充分地體會到被大人尊重的感覺,對孩子的個性發展十分有好處。
下一篇:遭遇龍卷風時讓孩子及時藏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孩子學會應對滑坡和泥石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