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孩子一個人在家的時候,難免會遇到陌生人來訪的情況。為了安全起見,父母一定要告誡孩子,無論外面是誰在敲門,只要是陌生人,就千萬不要給他人開門。這樣,孩子才能有高度的警覺性,從而有效地保障自己生命和家中財產(chǎn)的安全。
星期天,爸爸媽媽都出去辦事了,只有5歲的冬冬一個人在家玩。
“咚咚咚,咚咚咚……”爸爸媽媽剛走了一會兒,就有人敲門了。冬冬站在小凳子上,從門鏡里往外看,發(fā)現(xiàn)是個陌生人。
這時,他想起爸爸媽媽以前教過他的話:“如果有你不認識的人敲門,你不要出聲,也不要給他開門。記住了?”
于是,冬冬就沒有出聲。不一會兒,陌生人就離開了。
爸爸媽媽回來后,冬冬把陌生人敲門的事告訴了他們。爸爸媽媽豎起大拇指:“冬冬,你做得很對!”
孩子是很單純的,如果父母不教導(dǎo)孩子“不給陌生人開門”的話,孩子可能就會開門了,這樣就可能會發(fā)生一些意外狀況。所以,父母一定要提醒孩子,當(dāng)他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一定不要給陌生人開門。
有個6歲男孩一個人在家,有人敲門說是查水表的,男孩就把門打開了。結(jié)果,那個人把男孩綁了起來,之后洗劫了家里的現(xiàn)金、銀行卡等物品之后逃之夭夭。還好,男孩沒有被綁走,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如果父母都能像事例中的父母一樣,提前給孩子打好這樣的“預(yù)防針”,孩子就會在大腦中具備這樣的安全意識,就會保持高度的警惕,從而最大程度地防止危險的發(fā)生。
安全策略
1.父母要以身作則。平時有陌生人敲門時,父母不要隨意就打開門。可以先透過門鏡,問清情況后再開門。孩子看到父母經(jīng)常這樣做,他自然也會這樣做的。
2.告訴孩子,無論對方有什么樣的借口,比如說是父母的朋友、同事,或是遠房的親戚、查水表的、維修工人、查戶口的、送禮品的,或是他手上有好吃的等等,都不要讓孩子相信,更不要開門。
3.讓孩子知道,如果陌生人執(zhí)意不肯離開,孩子就可以給父母打電話告知父母,或是到陽臺上大聲呼救,從而把陌生人嚇跑。
4.父母外出時,一定要把防盜門鎖好,并告誡孩子自己不可以隨便開防盜門。
5.教孩子隔門問答的技巧:不要讓陌生人知道父母不在家,甚至可以讓孩子謊稱父母正在睡覺或就在樓下等等。
6.如果壞人以為家中沒人而撬門進來時,讓孩子不要反抗,也不要讓孩子呼喊,要冷靜。否則可能會讓只想偷點錢的壞人不知所措,從而做出對孩子不利的極端行為來。
7.通過實際演練提高孩子的警覺性。讓孩子獨自面對陌生人上門這種狀況,并不是一次說教就可以的,父母應(yīng)該經(jīng)常在生活中與孩子進行“陌生人敲門”之類的演習(xí)。
下一篇:孩子不要騎童車上馬路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4招讓寶寶有節(jié)制的看電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