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上個世紀30年代,我的父親立維·伊麥斯逃離蘇聯(lián),一路顛簸流離,來到中國上海,這也是繼“二戰(zhàn)”后,沒有家園的猶太人第二次客居上海。
父親立維·伊麥斯來上海20余年后,憑借猶太人的韌性與智慧闖出了一片天地,過上了富足平安的日子。年幼時的繽紛記憶中,我住在一個花園般的院子里,四周綠色的草坪,上面點綴著鮮花,童年時代的我最喜歡在院子里采花追蝶,喜歡在頭上帶著花環(huán),像西臘古典少女一樣,生動美麗。我接受的教育是混雜的。在外面,我和普通的小朋友一起接受社會主義小學教育,信仰共產主義,能說普通話和上海話,甚至蘇北話。在家里,我接觸的都是猶太人聯(lián)合會里的猶太人,我和他們用英語交流。父親還教給我一些猶太禮俗和宗教信仰,還有“衣地喜”(一種古老的希伯萊語)。
在我12歲的時候,父親突然去世了,童年的甜美頃刻間化為烏有。1971年,我進了上海銅廠,做了一名靠體力吃飯的女工。但是,我很開心,因為終于可以自食其力了。
后來,我像其他中國女人一樣結婚,生兒育女。我的三個孩子分別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長子以華、次子輝輝和小女兒妹妹。
90年代初,中以建交。我想到父親生前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以色列去看一看。另外,我還有一個異想天開的念頭,我聽說猶太人的教育觀享譽全世界,我想去以色列取教子經。當時,我剛離婚,是個失敗的妻子,但我想做一個成功的母親,于是,我?guī)е齻€孩子從上海回到了以色列,這一去就是十余年,我的三個孩子的青少年時代都是在以色列度過的。
回首來時路,我很感恩。感謝中國和以色列兩片睿智的土地,讓我在得天獨厚的跨國教育中,在世界上最愛子女、胎教文明開展最早的兩個民族的對話中,懂得了愛子女的真正價值。
當年,因為我是第一個從中國返回以色列的猶太后裔,受到了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的接見。
拉賓總理跟我說:猶太人愛子女,跟中國人一樣,也是全世界有名的,他讓我相信這片土地會讓我找到愛子秘籍。
以色列人的愛子秘籍是什么?
我說它并非是以色列特產的錦囊妙計,它其實早就蘊藏在我們智慧的中國大地。是時代變遷讓我們丟失了這個秘籍。所以,我們這一代的中國父母以及新生代的父母才在愛的教育中困惑。我們的父母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有犧牲精神、愛孩子愛的最無私、最赴湯蹈火的父母,但是,我們父母的教育誤區(qū)出現(xiàn)的也最多。“啃老族”、“草莓族”、“孩奴”成了社會問題,“中國媽媽”作為一種標簽上了美國詞典,暗喻為對子女包辦一切、關懷強迫、過分熱心的媽媽形象。
如果我沒有找到傳說中的愛子秘籍,如果我在44歲那年沒有改變愛孩子的方法,今天的我可能還是昨天那個“事事包辦”的“電飯煲”、“洗衣機”、“清障機”媽媽。我的三個孩子,以華、輝輝、妹妹,他們也不會發(fā)生脫胎換骨的變化:以華2001年結束服兵役后,進了以色列勞工部,現(xiàn)在在香港工作。輝輝在以色列國防部服役3年后,成為鉆石商人。小女兒妹妹馬上要讀大學了,她的夢想是讀政治經濟專業(yè),將來做一名外交官。
現(xiàn)在,我的兩個兒子都已成為千萬富翁,而我做了富翁的母親。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