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芙蓉區大同小學昨日展示了即將公開出版的三本校本課程系列叢書。其中,《小學生安全與自救互救常識》一書中有一道辯論題“陌生人毫無惡意的相求與陌生人的別有用心是怎樣的不同”,引起眾多關注。
孩子的古道熱腸讓家長有點擔心
12月初,長沙一名10歲小學生為陌生人帶路遭遇疑似拐騙的消息,使得許多家長對孩子進行安全防范教育的弦繃得更緊,讓不讓孩子跟陌生人說話?面對這個問題,家長們說起了自己的糾結。
孩子在蓉園小學讀書的李女士說:“兒子昨天回來還跟我炫耀,他告訴一叔叔長沙市污水處理廠在哪里,還帶著那名路人到達目的地。我既高興又擔心,告訴他,以后最好不要理睬陌生人的搭訕,可他說,媽媽不是說要大家互相幫助嗎?面對孩子的反問,我無言以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陌生人問路只是家長對孩子進行社會認識教育中糾結的一個方面,一位媽媽在博客中寫出了她們的教育困惑:“我常常教育你,為人要寬容大度,不要斤斤計較,但經常將鉛筆、彩筆、連環畫、玩具借出去后再也找不回來;我常常教育你要相信別人,卻又對你說,不要告訴別人你住在哪里,不要吃別人給的東西,因為有壞蛋;我鼓勵你勇敢、堅強、機智,又不敢讓你一人走在路上,不敢讓你自己下樓玩。”
小學生校本課程學習識人心
芙蓉區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契機,把國家、地方和校本三級課程進行聯動和融合,30余所學校根據學校特色以及周邊社區的資源自編了70多本校本教程。“《不與陌生人說話》作為學生安全教育校本課程的一課,是三、四年級孩子的必上課。在價值觀上,我們教育孩子要古道熱腸、樂于助人,但在社會現狀面前,我們告訴孩子要拒絕陌生人的‘邀請’。幫助孩子在信任社會和防范傷害中找到平衡點,是課程設計的目標。”大同小學校長伍英說。
翻開《小學生安全與自救互救常識》一書,“不與陌生人說話”一課從“學習要點”、“智力大沖浪”、“小小辯論會”等幾個方面展開教學。如何區別陌生人毫無惡意的相求與陌生人的別有用心?馮遠同學說,陌生人以社會調查名義問爸爸媽媽的名字、問家里的地址,以爸爸媽媽同事的名義讓自己坐車,就別有用心。如果陌生人問自己學校的位置、火車站等明顯地點,一般沒有“玄機”。
下一篇:專家:減負當從娃娃抓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想找個中國人幫助“坐月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