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計劃總是不如變化快。就在我們安心地等待著小公主誕生的時候,先生國內的公司出了一點狀況,需要他回去處理。雖然他從未提出過要離開,但是憑直覺我察覺到了事情的重要性。
“先回去看看吧,生第一胎沒有那么快,都要疼十幾個小時才能生的,等快到日子了你再回來也來得及。”我很認真地勸說他。
“沒事,畢竟這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我希望她出生的時候,我能在你們的身邊。”先生堅持著。
公司的電話總是響個不停,先生話語之中的情緒給了我很大的壓力,我可以承受孤獨、疼痛,但是不能承受不知名的壓力帶給我的不安。
“回去看看吧,我覺得這樣對我也更好,孩子的誕生應該是件喜悅的事情,但是我不喜歡與此同時有其他令我不安的事情順帶發生。”我堅持地勸說。
“那么,你一個人行嗎?”
“咳,生孩子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情,天底下這么多的女人生孩子,有幾個有問題?”我輕松一笑。
“我還是不放心,那么我們先找個保姆吧,反正孩子出生后也要找的。”先生建議道。
“這倒是個一舉兩得的主意,這樣你離開也放心一點。”
我們兩個都是急性子,一旦確定了目標,就立刻直奔政府就業服務中心,在網站上刊登了英文廣告。很快,第二天就有三個人給了回復,我們選擇了一位較為年輕的女士。先生的理由很簡單,用當地人,一是英語好,二是當地各類情況都比較熟悉,萬一有什么事情發生,會更容易給我提供及時的幫助。畢竟這和雇傭普通的清潔工還是有區別的。我們約定當天下午見她。
她叫伊娃,是一位俄羅斯后裔,不過,她應該是在加拿大長大的,她說著一口純正的北美英語,沒有一點外國口音。“我需要錢去供我的車子,我已經有一個月沒支付月供了,我需要這份工作。”對于找工作的目的,她說明得很清楚,直奔主題,這是典型的加拿大式的交流風格,直接而簡單。
“我太太很快就要生產了,但是我必須回亞洲去處理一點事情,我會在她生產之前回來,希望你這段時間照顧一下她。我希望你每天能開車帶她出去散散步,不用干家務,也不用做飯。可以在外邊就餐。我需要你的主要目的是陪伴她,以防萬一。”我先生也很直接地告知她工作重點。
“可以。”她點點頭。
就這樣,我們彼此約定了上崗的時間。
第二天,先生訂了機票。第一次,我對于親人的離別是如此的依戀。在生命若干次的離別中,只有這一次我感到格外地難過。我想,當你擔負著另一個生命的時候,你的責任感與沉重感是不言而喻的。從那一時刻起,我深深地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一個母親了,我要去勇敢、快樂地面對接下來的一切,無論那個局面怎樣。
我用燦爛的笑容與先生告別,我也會用燦爛的心情去度過接下來與孩子共處的每一天。
我與這個俄羅斯女士一共相處了五天。我們每天的工作日程很程序化:上午9點她來敲門,然后我們一同出游,她負責駕車,汽油費我支付。有時候,我們去博物館,有時候,我們去逛大商城,中午,在外邊吃飯,費用我承擔。
每過一天,我就把著手指算一算先生離開的時間與孩子的預產期。女人呀女人,一旦進入了婚姻,丈夫與孩子就成了生命中的天與地。強的女人,覺得是自己在天地之間撐著;弱的女人,覺得自己是被天罩著,被地托著。咳,無論自己的感覺是什么,反正,兩頭都是牽掛。
第五天晚上,洋保姆打來了一個電話,說是想辭職。我堅持詢問她離開的理由,她回答說:“真的對不起,我知道這樣很不合適,但是我昨晚考慮了很久。其實,我只有20歲,每次一想到你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要生孩子了,我就會特別緊張,生孩子對我而言,是一件特別令人不安和不可思議的事情。每次陪你上街,看著你的肚子,一想起你就要生孩子了,我心里一點也不輕松,壓力很大。我真的很抱歉,這樣對你很不公平,很不……”
電話那頭,她的聲音充滿了愧疚,我還能說什么呢?難道我一定要逼一個20歲的女孩子去面對一個她根本就無法面對的事情?
我同意了她的決定,并告訴她第二天來取五天的工資。她一直沒有來取,我想,她一定覺得很內疚。其實,這件事情帶給我的觸動并不是她辭工本身,而是她的話語給我帶來的思考與震撼。
創造一個新生命的過程,是讓一個女人的生活與生命發生質變的因素,它使一個女性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女人,從一個獨立的個體分裂成一個具有母性意識的復合體,它使得這個單一的生命在另一個弱小的生命面前變得更有張力、韌性與承受力。而這些都必須是你在創造出生命的同時才能感知到并逐漸蛻變而出的。
對于這些道理的知曉與理解,我覺得其實是每一個女性在發育期,也就是成為少女后就應該學習的一門基本功課。生孩子,這個原本是女性最基本、最原始、最本能、最普通的能力,在很多人眼里已經成為了一件不可想象、驚天動地的事情。當今社會上已經有很多女性崇尚獨身,并不想要孩子,即便很多人擁有了足夠安全的物質基礎,可還是覺得沒有準備好。其實,沒有準備好的,不是她們的行動,而是她們的意識,這種意識是需要在她們年輕的時候被家庭、學校、社會予以引導的。
一個人如果從心理上將生孩子看作是一件“令人不安、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那么,她也許就真的沒法去面對孩子了,可如果她將生孩子看作是一次提升與鍛造自己生命的必然經過,那么她的生命也許真的會從此截然不同。造成這種差異的僅僅是一個觀念。
下一篇:學習無往而不勝的“利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感動世界的卓雅和舒拉的故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