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前幾日在博客上發表“富養孩子上半生,毀掉孩子下半生”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有支持的也有批評我所舉的例子太極端。因此特利用這篇博文來做進一步我對孩子富養窮養的觀念與做法。
我和丈夫在教養孩子上有不同的觀念,丈夫認為父母只要有能力,就該在物質上富養兒女,我卻堅持孩子在物質上需要“窮養”,理由是:“沒有吃過賺錢苦的孩子,沒有資格去提早享受用錢樂。因為我們父母無法做到,能一輩子照顧到孩子物質上的‘想要’!”當孩子“想要”之心被我們養大,有朝一日卻喪失了我們“富養”的提供,而自己又沒被培養出“富養”自己的本事后,是否會因此“為了錢什么都肯做”的犯下錯誤呢?
而我所堅持的“窮養”,也并非是讓孩子全然匱乏,而是根據“需要”與“想要”來采“減法”或“加法”育兒。
如在穿著服飾上,我認為孩子“需要”舒適簡單,臟污損壞了也不會心疼的服裝;而非基于父母“想要”顯富擺闊,穿著未必舒適,又因擔心弄臟弄壞而限制孩子自由玩樂的名牌服飾。因此除了貼身衣物,會選擇“有牌子”廠家的純棉制品外,外衣絕大多數不是來自親戚朋友孩子的“二手衣”、“三手衣”,就是耐磨好洗的便宜衣物。但認為孩子“需要”從小就教導他“穿對衣服”,也就是即便是粗布麻衣,但絕對不能骯臟邋遢;且要懂得視不同場合著不同服裝的禮節,不去犯下穿著一派休閑的T恤,去參加盛大宴會,或穿著高跟鞋、窄裙去參加野餐派對貽笑大方的失禮行為。
我贊同孩子“需要”被潛能開發,“需要”藝術熏陶,但我不“想要”受商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恐嚇,被誤導一定得送去“專家輔導”的親子班或興趣班,孩子才能得以獲得良好的開發與教導。只要肯多花些時間陪孩子,多用點心去觀察孩子,自能發現孩子的長項,然后順著孩子天賦去予以補強。我堅信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或許有媽媽認為自己沒時間、沒能力擔當孩子老師這重任,其實不懂不會沒關系,跟著孩子一起學,陪伴孩子在成長、學習的路上一起走;和做個替孩子鼓掌叫好的拉拉隊也不錯,讓孩子感覺到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孤獨,能和父母一起互動和分享學習上的挫折與成功。
至于沒時間這說法就嫌太牽強了,因為平日花在接送孩子去上課,與等孩子下課在外閑逛的時間,加起來就十分可觀,所以“減少”孩子在外到處奔波學習的時間與金錢,“增加”孩子在家安心與父母一起受教,共同分享生活與學習上經驗的時間,才應更能達到“富養”孩子心靈層面的好方式。
我贊同孩子“需要”一個良好的求學環境,但不“想要”孩子在一個只注重學業成績,以考試分數好壞來論英雄的“名校”;更不相信孩子的貴族氣質,需靠進入“豪門貴校”,或參與“小紳士淑女夏令營”,得到打高爾夫球、騎馬、學國際禮儀、去國外作旅游參訪…等培訓才能獲得打造。
但我為“富養”孩子知進退、有禮貌、講仁義信用人格美質,成為“品德”上的貴族;“富養”孩子能發揮所長,尋找到自己所愛并能不畏艱困堅持所愛的人生目標,成為“生命”中的貴族;和“富養”孩子多讀書、勤觀察、常思考的習慣,成為“思想”上的貴族,我將兩個孩子送去一個,學費與大學生費用相當的民辦小學,因為這學校將孩子的品德與生活素質教育列為教育重點,尊重每個孩子都有其各自獨特可愛的特質。
而在家庭教育上所采取的“富養”,是帶著孩子去旅行、閱讀、品嘗美食、親近美的事物…如為了讓孩子有見多識廣的眼界、勇敢不畏陌生人事物的膽識,孩子尚年幼時,就常利用假日帶著孩子到處旅行游玩。我曾為了讓兒子親身體驗書中所說"坐著火車去旅行",和親眼看看書上畫的大輪船,而帶著只有三歲的他,坐上幾個小時的火車去看船。
為了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激活孩子的想象力,和在閱讀中能同時欣賞繪畫之美,我大量購買書價為一般童書三倍的外國繪本書,陪同他們一起遨游書海。在飲食上我也講究“富養”,一方面是源于自己好吃;二方面是認為"良好的飲食是培養健康的基礎";三是飲食也是一種生活藝術,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會無言的顯現其品味教養。讓孩子藉由日常的一飲一啄,學習到善用樸素自然的食物,也可得嘗醇美之味;使用精致美觀的飲食器皿,讓孩子由于日常多有能眼有所觀、手有所觸親近美好雅致物品的機會而得到美的熏陶,自然培養出豪而不奓,富而不暴的優雅含蓄品味;每年選擇特殊日子帶孩子去高級餐廳用餐,藉此讓其學習用餐禮儀、得嘗華麗飲食與見識奢華場面,以便未來他們在進出高級場合時,能不失禮、不生膽怯畏懼之心。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帶給孩子最大影響的,是家庭教育中的耳濡目染。而父母最該對孩子“富養”的,其實不是錢而是"時間"!(文:郜瑩)
下一篇:爸媽要避免4種不當的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挫折,究竟為何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