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目前,最典型的管教方法包括處罰和獎勵。當孩子違反了某項家庭規章制度,他要受到懲罰,通常是以抽打等體罰的形式。當孩子在某件事情上表現出色,他會得到獎勵。有時家長想鼓勵某種行為,會用獎勵來賄賂孩子:你做了這個就能得到那個。常見的這類例子好比按照成績單上“A”的多少來給孩子錢。
可是,傳統的處罰和獎勵制度都有它們的局限性。處罰暗示著家長在孩子面前的強權。如今的孩子成長在一個強調自身重要性和自身力量的環境下,即使這點在家里沒有得到充分的強調,在學校里,在電視、電影等媒體上,到處都在鼓勵孩子的重要性和獨立性。因此,對家長那種“必須聽我的,不然有你好看”的強權方式,孩子會產生抵觸的情緒和行為。有效的管教需要父母、子女雙方共同尊重,共同協作。
在學術界和工業界內,大家公認:如果人們對某一活動或決策參與得越多越深入,那么參加者對該活動的認同和投入就會越深越有效。傳統主觀的獎勵與處罰制度是把孩子放在一個被動的地位上,成為家長高興和不高興的接受方。不過,我們還是要盡可能營造出一種管教孩子的體系,讓孩子參與到制訂家庭制度的過程中來,并參加決定如果破壞了家規會面臨怎樣的處罰。這樣的話,孩子會客觀清楚地明白正面和負面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因此如何行事就成了他們主觀自覺的選擇。采取這種方法,其結果不再是強勢的家長強加于孩子,孩子也會從中學到為后果負責任,因為如何行事都是他們自己的抉擇。
傳統意義上的處罰帶有局限性,由于父母只有那么幾種懲罰的方法(限制自由或者干脆打罵),因此懲罰方法對錯誤的行為很難具有針對性。于是,從錯誤行為和處罰措施來看,孩子不能真正體驗到自然的、有代表性的因果關系。
處罰通常都是家長在氣頭時發生的。因為暴怒,家長不是攻擊孩子的品格,就是罵孩子,或是威脅不再愛他了。這種處罰的后果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打擊。當家長不管孩子是否理解而要求他們一味地遵從時,家長實際上是在行為上實行專制。
還有一點,獎懲系統暗示,好的表現就會得到某種外來的獎勵。這樣的做法忽略了大多數孩子本能地讓家長高興的愿望,本能地希望成為家庭中重要的一份子的愿望。況且,當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作出貢獻時,他們會感覺良好,這本身就是獎勵。如果孩子為了要得到某種外界獎勵而表現好,那這樣的孩子實則是被剝奪了為自己感到有價值、有貢獻、是家里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的滿足感。
我們的社會文化在變,同時要求我們管教孩子的方式也要變。父母依然有責任給孩子制訂制度以管制孩子不恰當的行為,而且當今的管教比從前簡單的獎懲制度要更困難、更復雜。因此,父母們一定要采取一種更明智、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利用后果。
下一篇:孩子聽話真的就好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易察覺的“灌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