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在任何年齡段都有參與勞動的渴望。而且,孩子也和成人一樣,希望通過勞動來體現自我的重要性。所以,無論是瑣碎的家務勞動,還是一些在成人眼里無足輕重的工作,教給孩子去做,孩子都會從中體味到快樂和幸福。讓孩子學會自理,承擔一些家務勞動,為的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及家庭義務和責任感,并由此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一些生活勞動技能,更要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思想、習慣、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有責任感、獨立自強的精神及堅強的意志,有了這些良好的思想品質,就可以“遷移”到學習、工作、事業等方面……
關于勞動意識的對話
東子:告訴孩子“勞動最光榮”。
范姜國一:讓我知道“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
爸爸東子 ———
說起勞動,讓我想起我的童年,那是一個充滿艱辛又不乏快樂的童年。勞動是我童年的一個主題,勞動伴我一路成長。
小學的時候,我參與最多的勞動是剜菜、拾糞、打柴火。春夏季節的剜菜一是用來喂豬,二是自家食用;冬季的拾糞為的是賣了換回買筆和本子的錢,豬馬牛羊一切動物的糞便都是我要獵取的“寶貝”;打柴火自然用于生火做飯,春天打茬子(農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根)、秋天摟豆葉和荒草,為的是能過上一個“暖冬”。而到了小學畢業后,所有農活都日日與我相伴。
勞動是艱辛的,也是快樂的,艱辛自不必說,我快樂于通過勞動給我們帶來的“幸福”生活。通過勞動我懂得了什么叫“梅花香自苦寒來”,什么叫“不勞動者不得食”,真正感受到了“勞動最光榮”。通過勞動我收獲了堅強,贏得了自信,走向了成熟。
所以,我一直認為,勞動應該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教會孩子勞動,給孩子提供勞動的機會,孩子可以體味到勞動的快樂和被人信任的幸福感。家長要想把孩子培養成健康的好孩子,就必須盡早讓孩子對勞動感興趣。要讓孩子知道:勞動是幸福之本,懶惰、好逸惡勞是萬惡之源。
常言道:“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美好的東西付出相應的勞動和汗水才能獲得。當一個人明白這些東西來之不易的時候,他才會更加珍惜,才能體驗到快樂和幸福。
在《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中,朱德闡述了從小參加勞動對他終生的影響。朱德在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幫助媽媽做事,在八九歲的時候,朱德不僅能夠幫助媽媽挑東西,而且還會下地種田了。每當朱德放學回家,總是悄悄地把書包一放,然后就幫助媽媽去挑水或放牛。有時候,他上午讀書,下午種地。農忙的時候,朱德便整天在地里跟著母親勞動。朱德深情地寫道:“我應該感謝母親,她給了我與困難作斗爭的經驗。我在家庭生活中已經飽嘗艱苦,這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沒有感到過困難,沒有被困難嚇倒。母親又給了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使我從來沒有感到過勞累。”
由此可見,勞動不僅能夠造就一個人,而且能夠給人以快樂和幸福。
孩子在任何年齡都有參與勞動的渴望。而且,孩子也和成人一樣,希望通過勞動來體現自我的重要性。所以,無論是瑣碎的家務勞動,還是一些在成人眼里無足輕重的工作,教給孩子去做,孩子都會從中體味到快樂和幸福。讓孩子學會自理,承擔一些家務勞動,為的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及家庭義務和責任感,并由此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一些生活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思想、習慣、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有責任感、獨立自強的精神及堅強的意志,有了這些良好的思想品質,就可以“遷移”到學習、工作、事業等方面,對他們一生都有好處。
勞動使孩子獲得能力,生活上就能獨立。在面對挫折時,孩子就善于以獨立的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因此,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勞動的習慣。
我們要尊重并培養孩子熱愛勞動、服務自我的意識。因為幼兒已有了獨立意識萌芽,他們什么都要來個“我自己”。隨年齡增長,他們不僅要獨自穿脫衣服、洗臉洗手,而且還要自己洗手絹、洗襪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還想自己洗碗、上街買東西,對于孩子正在萌發的獨立意識,我們一定要予以重視、支持和鼓勵。如果經常壓制孩子的獨立愿望,他將來可能會成為一個處世消極、無所作為的人,這樣的孩子只會什么事都要等大人替他準備好。家長應讓孩子樹立“我會”“我能自己做”的自信心。“我行”這種自我感覺很重要,因為它是孩子得以發展的動力。
要知道,小孩子在一歲半以后,就有了自己做事的欲望。他們什么都想試試,有時候要做的事情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可是還是很有興致。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有意識地就此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忽略了這一點,錯過了這個時期,孩子就會漸漸形成依賴心理了。
對于幼兒來說,首先要自己穿脫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這需要他們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作為家長,應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堅持讓孩子自己去做事,不管孩子哭鬧,不“心軟”“妥協”,依順孩子。家長若感情用事,不僅不能給孩子勇氣,無助于孩子克服困難、經受磨煉、戰勝痛苦,相反,只會增加孩子的恐慌、軟弱。
沒有一個人天生就什么都會做的,作為父母不能出于疼愛孩子舍不得孩子的心理,就包辦一切;也不能認為孩子小,不用著急,長大了自然就會了,而不給孩子做的機會;也不要怕孩子做事太慢或者做不好,因為不耐煩而剝奪孩子做的機會……
其實,適當地讓孩子參加勞動益處很多。它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也可以避免“好逸惡勞”“好吃懶做”的壞習慣產生,還可以保持和他人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孩子的勞動教育越早越好,特別是在孩子有勞動欲望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因勢利導地鼓勵孩子的積極性,對孩子進行具體的指導,即使做得不好也沒關系,孩子的勞動意識和能力會逐漸地得到培養和加強。
勞動是孩子的“必修課”。為了孩子的一生,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大包大攬。要給孩子施展自己能力的機會,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會做的事情經常做,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女兒范姜國一 ———
老爸小時候的勞動,我既無法看到也沒有機會再去感受了,但是他的“勞動最光榮”我從記事起就記住了,于是我小時候也有了屬于我的“勞動”。
聽老爸老媽說,我兩歲多一點,就有了勞動的意識。嘿嘿,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把水灑在地上了,小小的我就自己去衛生間拖出了拖把,吃力地走到灑水的地方,一點點把水蹭干凈。那時我還是一個走路都還不穩的小娃娃,拖著一個大大的拖把在那里拖地,超搞笑的一個情景啊!奶奶不忍心,想過去接過拖把,被老爸給攔住了(后來長大了老爸給我講的時候,我還有些氣,老爸咋就能讓那么小不點的我在那里拖地?不過現在也理解了。^_^)。于是大家就看著我像個小耗子一樣,拖著長長的“尾巴”,在地板上拖出長長一道水印,又重新把拖把送回了洗手間……
勞動,是爸爸從小就給我訓練出來的習慣,刷碗、洗衣服、打掃家里的衛生,這些家務活都不在話下。“勞動”,不一定是以前的那種在地里頭干活,農耕勞作畢竟離我們較遠,其實做家務也是不錯的勞動啊!勞動對人的好處呢,那可是相當多!勞動是一種鍛煉,可以強健身體,常年在地里頭忙活的農民的身體往往好得很,比坐在辦公室里的白領要長壽。勞動還可以鍛煉人的吃苦精神,就像老爸說的,勞動會讓人有堅定的意志。因此,勞動的好處,大大的!
下一篇:媽媽4招巧對男孩冒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5招讓孩子學會情緒調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