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有時候孩子比我們還聰明。如果我們好好聆聽他們說話,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寶貴的經驗。
聰明的經驗
四歲的馬克清楚看穿了:“當媽媽跟我講話時,我不需要注意聽。反正她什么也不會做。可是我的保姆是說真的!”(見第二章第二節“我們到底做錯了什么”父母最常犯的錯。)
當馬克告訴我這句話時,他媽媽坐在一旁啞口無言。這小家伙竟然“看穿”了她,這使她陷入沉思。那成了她開始練習“說清楚講明白”,并且以實際行動來證明她說到做到的最佳動力。不久后馬克就清楚察覺到,媽媽什么時候是“說真的”。
八歲的丹妮的媽媽也有類似的經驗。她經常說出“如果……那么就……”的要求,可是她宣布的后果多半都不會發生。
丹妮最后還是可以看電視、玩電腦、晚一點兒就寢,雖然在這之前她其實應該先完成她和媽媽約定好的義務。她總是一再地用借口、承諾和討價還價來讓媽媽讓步。她們之間的關系緊繃,有時會升級變成激烈的口角。“為什么媽媽總是預先宣布所有可能發生的事?她這樣做只是氣我而已!她根本不在乎我是否真的去做!她說的話從來不會實現!”
這句話刺傷丹妮媽媽的心。“我女兒一點兒也不尊重我”,她很清楚這一點而且也知道這跟她自己沒有貫徹始終有關。但是女兒的結論令她非常訝異,媽媽很怕這樣做會讓丹妮討厭她:“如果我貫徹到底的話,她就不再愛我了。”這時她發覺,女兒的感受完全不一樣:丹妮覺得她的行為對媽媽而言完全無所謂,她覺得沒有被認真對待,因為媽媽面對她的態度不夠明確堅定。
丹妮媽媽當然不可能立刻完全改變自己,但現在在她宣布后果之前,會先稍微考慮這個后果她是否有辦法貫徹執行到底。當丹妮激烈抗議時,媽媽就說:“即使你不喜歡,我還是必須堅持要你遵守規矩。你的言行對我而言不是無所謂的,你對我是很重要的。所以我的做法不會改變。”
下一篇:孩子的應該男女有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好媽媽是男孩的人生標竿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