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記 者:孩子的成長并不總是那么盡如人意的,看著他們出錯,我們就著急,就急于要作糾正,但無論我們怎么著急都無濟于事,甚至事與愿違,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家長該怎么辦?
陳建翔:孩子對家長的好心幫助并不是立竿見影就能接受的,他們的思想轉變有一個“延滯效應”,需在某種特定條件下才會顯現出來。教育就如同播種子,要等待一定的季節、一定的陽光(溫度)、一定的水分和一定的土壤等條件都齊備,才能發芽、開花、結果。
有的孩子似乎很“乖”,一聽家長督促,沒有什么延滯,馬上就做出配合的反應,讓家長很舒服。但是,這其實是不牢靠的:往往是孩子在討好家長,而不是他主動地意識到了、覺悟到了什么。
家長對孩子做人做事的要求一定要堅持,但時間不必那么急。家長和孩子的意見不一致,有了沖突,暫時解決不了,可以懸置起來。懸置不是不解決,而是條件一時不具備,需暫緩一下;操之過急不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還會因為雙方的不冷靜,而引起更大的矛盾,造成更壞的影響。
對于孩子的非原則性、非品質性問題,家長可記在心頭,等待時機解決。短則一兩天,長則三四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的問題,一定要當時、當日解決??墒呛⒆右粫r轉不過彎來,不情愿、不配合、不接受。許多家長不知道“懸置法”,一味窮追猛打,結果孩子急了,家長也急了——老問題沒解決,新問題又產生了。
要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有缺陷的。上帝創造的人原本就是這個樣子。他老人家不可能創造出像他一樣完美的人——那樣他就當不成上帝了。既然如此,家長和孩子都應該互相寬容、互相理解、互相幫助。雙方各自想想對方的難處和不易,就不會太計較和挑剔了。
孩子成長中的許多問題都是“流水問題”,即可以隨著孩子年歲的增長而自然解決、自然流逝的問題。比如,有的小孩子愛動手“打人”,有的孩子不愛與人說話,有的學習粗心大意,有的吃東西愛偏食、挑食……很多都是“流水問題”。流水宜疏不宜堵,就是讓它往前走,不要停滯下來。
“流水問題”也是問題,當然也要認真對待。但是,所有大驚小怪、批評過度、傷害孩子自尊的處理,都無異于把這股水堵住,阻滯下來。本來,水遇到了暗礁,也許打一個漩兒就過去了,但如果過度處理,這水就會被阻塞,而不能往前走。
成長的問題要靠成長來解決。對于“流水問題”,我認為,最認真的態度、最合適的辦法,就是點到為止,同時靜觀其變,耐心等待這股“水”慢慢流過去。
采訪感言
陳建翔老師是對親子沖突深有研究的教育家,他對親子沖突的成因、危害及應對策略都有自己的獨特精辟的見解??戳怂麑τH子沖突的解答,反思我們以往的“強理”,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對有理說不出、有理不能辯的孩子生出一種憐憫之心。
親子沖突沒有勝利者,親子沖突的最大受害者往往是孩子,這是沒有疑義的,眾人認可的。雖然訪談中沒有提到,但很多家長都有同感:親子沖突,不止家長有“強理”的一面,孩子也有“強理”的一面。孩子無理取鬧,強迫家長去做他們無法辦到的事,這是許多家長焦頭爛額、非常發憷的事情。
當然,出現這種情況,需要怪孩子,但也不能全怪孩子。孩子之所以變成不通情理、強詞奪理的人,跟以往所受的錯誤教育不無關系。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不知道什么是講理,什么是相互理解、溝通、諒解,長大后,他們會學著家長的“兇”模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就是問題的癥結。
這個時候,“亡羊補牢”已是非常被動、非常難辦——家長這種可憐的地位也許就這么定了,永難再翻身了。這種“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怪現象,也從反面給我們的家長再次提了個醒: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家長們就應該嚴格規范自己的文明禮貌行為,避免粗暴言語、過激行為,避免強詞奪理、以勢壓人。孩子從小就生活在溫馨、民主的環境里,沒有負面生活的影響,長大以后自然就難以成為野蠻無理的人。
下一篇:你僅僅是孩子的提款機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培養有耐性的孩子3大秘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