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的孩子上一年級,期末考試成績一般。我父母著急,叮囑我們“管緊點,最好能請個家教”,妻子開始懷疑兒子是不是智力有問題,同事也建議我給孩子換個“貴族學校” ,我卻一點也不著急。兒子有三個非常好的優點:自信,做什么事都認為自己能做好;執著,做一件事情如果沒做完就不收手;善良,一個掉在地上的田螺都撿回來養著,自己被別人用石頭打了還千方百計護著投石頭的人。這三點恰好是做一個好人、成就事業的基礎,有什么比這三點更重要的呢?當然,兒子剛進小學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上課愛講話、不喜歡發言等,這是我要加強引導的地方。
我之所以這么坦然地看待“不爭氣”的兒子,是因為我有自己的看法:孩子現在的成績并不是我的終極目標,我希望我的兒子是一個自信的、有責任感的、 能自己創造幸福的人,而不是一個除了學習成績之外一無所有的人。于是,我既沒有請家教,也沒有換學校,只是鼓勵兒子“ 你可以做得更好”。一個學期后,兒子有了很大的進步。
盧梭早在兩百多年前就指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還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盧梭的這番話,對于家長、老師和社會如何看待孩子和教育都很有啟發意義。那就是,教育長宜放眼量。
家長的教育眼光不能短視。為了使孩子領先于同齡人,一些父母將孩子送往名目繁多的培訓班。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希望培養出“神童”,并認為只有非比尋常的勤奮和頂尖教育才能增加成功的希望。實際上,培養和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是最重要的,分數則是次要的;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是重要的,多少名次則是次要的;保持孩子學習的欲望是重要的,具體讀了多少本書則是次要的。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跑”的過程,而不是“短跑”的過程,是全面的成長,而不只是某個方面的成長。家長教育眼光的短視,很可能讓孩子成為父母望子成龍的“犧牲品”。
教師的教育眼光不能短視。筆者想起了郭沫若的《成績報告單》:各科平均分是79分,其中包括國文、圖畫在內的3門學科掛上了“紅燈”,最差的僅有35分,而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一位文學巨人、歷史學家。教師應該認識到,除了孩子廣博的知識、出色的學習成績外,誘發孩子終身學習的動機和動力,培養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合理安排時間、堅決執行計劃等優秀品質是何等重要!充分發揮孩子的潛能,培養孩子的自信,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獨特的、無可替代的、富有創造性的人,這是教育的最核心目標。
教育的短視必然帶來學生的短視。也許,我們還沒有意識或還沒有完全意識到教育短視的危害,但等到我們完全意識到的時候,那就“悔之晚矣”!
下一篇:摒除“媽媽永遠正確”的偏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以孩子的眼光回顧自身行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